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老字號遭遇被侵權困境 百年匠心還須法治守護
2022-08-27 11:02:20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法眼觀】

  『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昇。身穿瑞蚨祥,腰纏四大恆。』這首老北京民謠,形象地反映了老字號在百姓心中的分量,也印證了這些老字號的輝煌歷史。

  憑借獨特的文化傳統、獨到的經營理念、獨家的加工工藝,很多老字號歷經百年而不衰。它們浸潤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承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展示出豐富的經濟文化價值。然而,隨著老字號企業的發展,商標權屬爭議、『搭便車』、傍名牌等涉老字號知識產權糾紛案件時有發生,成為影響老字號發展的障礙。

  近年來,老字號品牌保護日益受到重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加強馳名商標保護,發展傳承好傳統品牌和老字號。

  老字號是經濟發展的『金字招牌』。當老字號遇到知識產權糾紛的新問題,該怎樣應對?老字號企業如何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能力,全社會又該如何以法治方式守護百年匠心?

  1.老字號遭遇被侵權困境

  案例:『西四包子鋪』為北京當地一家百年老字號,其前身為二友居便飯鋪。2015年3月,在停業多年後,華天集團授權所屬公司華天二友居負責『西四包子鋪』品牌的恢復和經營開發工作。

  2019年,華天二友居發現北京出現若乾『西四包子鋪』,其中一家海緣閣公司經營的西四包子鋪,店鋪位於西城區西四北大街,門牌牌匾上寫著『記憶裡的北京味』。華天二友居將海緣閣公司訴至法院,一二審均勝訴。

  『「西四包子鋪」作為店鋪招牌持續經營,經過長期使用和歷史沈淀,已經形成較為豐厚的品牌價值,承載了獨特的商譽。』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法官范米多指出,雖然華天集團較長時間內未繼續實體經營該字號,但『西四包子鋪』近年來仍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較高知名度。海緣閣公司在店鋪招牌標注『記憶裡的北京味』等行為,存在攀附商譽、混淆市場的故意,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不久前,這起案件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為涉老字號典型案例予以發布。據了解,自2014年建院起至2022年5月,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結涉老字號案件達490件,其中行政案件393件、民事案件97件。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宋魚水指出,上述老字號相關案件集中於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涉及行業以及地域范圍廣泛,尤以食品、餐飲、文化藝術和醫藥行業居多。如『牛欄山』白酒、『綠楊春』茶葉、『三多軒』文房四寶、『同濟堂』醫藥等。其中338件案件涉及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155件案件涉及地方老字號,地域遍及全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老字號商品標識、企業標識、商業活動標識等遭他人攀附、模仿使用或惡意搶注等,在涉老字號案件中佔比近五成。主要表現為擅自使用與老字號相同或近似的標識,如商品名稱、包裝、裝潢等,或者將其搶注為企業名稱、商標或域名,或者針對同一老字號在不同商品或服務上申請注冊商標。以『西四包子鋪』為例,在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原西四包子鋪』『北平西四包子鋪』『記憶西四包子鋪』等紛紛在列,孰為正宗,消費者難以辨別。

  2.老字號增強『內功』是關鍵

  案例:『雷允上誦芬堂』是一家有著300年歷史的老字號。2013年1月,『雷允上』由某藥業集團公司申請注冊為商標。某藥業西區公司認為該行為系惡意搶注,提起無效宣告請求。國家知識產權局裁定予以支持。

  法院認為,上述兩家公司均源於老字號『雷允上誦芬堂』,均將『雷允上』作為核心標識長期從事藥品銷售,現有市場格局的形成屬於善意共存。某藥業集團公司申請注冊訴爭商標,並無搶佔他人商譽的主觀意圖,故責令國家知識產權局重新作出裁定。

  『字號又稱商號,是企業名稱具有識別性的部分。老字號就是存在歷史較長的企業名稱。』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院長李雨峰指出,按照商務部《中華老字號認定規范》,老字號是指創立於1956年以前,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

  當前,權屬不清已成為老字號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最大法律挑戰。此類糾紛主要表現為:在復雜的歷史變遷過程中,因創始人與所有權人分離,出現不同商業主體因共同使用產生的權屬糾紛;因權利流轉不規范,在傳承人之間或傳承人與使用該老字號的他人之間因權屬爭議引發的糾紛;部分老字號長期不使用,被他人申請商標注冊引起權屬糾紛等。

  現實中,不少老字號品牌缺乏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戰略規劃,也沒有及時建立品牌防御和保護體系。老字號如何提昇保護知識產權的『內功』?李雨峰認為,老字號企業對其具有顯著性的字號組成部分、工藝流程等,應主動進行知識產權布局,形成有效的預防機制;在互聯網環境下,利用新媒介等主動推銷自己的字號,擴大品牌效應;在大數據環境下,利用新興手段等檢測老字號產品的走向,防止假冒產品充斥市場。

  3.以法治方式助力老字號歷久彌新

  案例:近日,因銷售侵犯『樓外樓』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一家網絡公司被罰沒78萬元。

  『樓外樓』是杭州一家知名老字號食品企業。今年初,杭州蕭山區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後調查發現,某網絡公司於2021年底在天貓平臺開設『西湖樓外樓』旗艦店,在售的14個食品類禮盒商品的外包裝、網頁均標注『西湖樓外樓』,與『樓外樓』品牌商標近似。據統計,『西湖樓外樓』完成訂單900多筆,獲利15.92萬元。

  據統計,中華老字號企業有1100多家,其中現存的超過150年歷史的老店屈指可數。在這1000多家老字號企業中,有的蓬勃發展,有的則勉強維持現狀……

  北京長春堂,一家中華老字號,目前有9家店鋪在持續運營。在公司首席執行官魏偉看來,這家持續經營了227年的老字號在商標方面遇到了很大障礙:1982年頒布的商標法禁止將地名注冊為商標,由於長春堂含有地域名稱,一直無法注冊成商標。然而,長春堂的含義本為『長春不老』。

  『保護傳承不力,是老字號後繼乏力的原因之一。』202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賀雲翱曾帶來一份關於中華老字號振興的提案。他認為,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對老字號遺產的保護力度,依法嚴格執行對老字號知識產權和企業商標的保護,制定和出臺保護老字號、傳承發展老字號遺產的專門法規和措施,切實解決老字號生存和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全國人大代表陸鑾眉也曾提交建議,認為應將字號權和商標權協同管理,確立字號權侵權行為的判斷標准。

  當前,加強老字號保護已駛入快車道。今年1月,一份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的意見由商務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8部門聯合出臺。意見提出,加強老字號保護法治建設,研究完善老字號保護管理相關制度,推動建立老字號名錄管理機制,健全老字號保護促進體系。在保護老字號知識產權方面,意見提出建立健全老字號名錄部門共享機制,嚴厲打擊侵犯老字號商標權、名稱權等侵權違法行為,支持老字號企業開展海外知識產權保護。

  保護老字號,司法機關責無旁貸。『我們將進一步加強與行政執法的協調與銜接,加大訴源治理的力度,匯聚合力從源頭上嚴厲打擊侵犯老字號知識產權的違法違規行為,發揮好防線保護職能作用。』宋魚水表示。

  (本報記者靳昊)

責任編輯:江科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