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1日訊(記者王巍)近日,記者走G6京藏高速駛向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方向,出了高速路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共和縣的地標性建築——祥和塔,以及四周成片的茂密林地。

位於共和縣城東部的中國太保三江源生態公益林(央廣網記者汪曉青攝)

祥和塔與公益林交相輝映(央廣網記者汪曉青攝)
『這片林地已經成為共和縣群眾的「打卡地」,親朋相聚、飯後休閑時,很多人會來這邊走走看看。』太平洋保險青海分公司辦公室主任張立珠說。
這片『打卡地』,就是中國太保三江源生態公益林。

中國太保三江源生態公益林(央廣網記者汪曉青攝)
中國太保三江源生態公益林位於海南州共和縣怡卜恰鎮德吉灘,是海南州於2020年首次引入社會資本,開展的大規模國土綠化項目。
據海南州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周科介紹,該項目於2020年3月開工建設,總投資6060萬元,建設高標准生態公益林2000畝。截至目前,共修建灌溉管網4.73萬米,各類配套建築物45座、泵站1座,共栽植青海雲杉、祁連圓柏、新疆楊、河北楊、山杏、檉柳、烏柳、丁香、榆葉梅等苗木12萬9543株。

『幸福灘』綠意叢生(央廣網發黨成恩攝)
『我剛來的時候,這裡都是荒草灘,風沙大,氣候惡劣,我們挖坑栽樹、澆水施肥,一點點培育,現在樹林長得很好,眼前綠綠的、美美的。』中國太保三江源生態公益林項目施工人員賈春雷來自安徽,自2020年項目啟動他就來到這裡,眼看著腳下的土地從荒灘蛻變為綠洲,這片地區也從以前的『德吉灘』改名為『幸福灘』。
據了解,中國太保三江源生態公益林項目的實施,大幅提昇了共和縣德吉灘周邊林地的林分質量,豐富了樹種的配置,建成了喬灌、針闊多樹種混交林,既美化了城市風景林景觀效果,又具有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的城市防護林功能。此外,項目的實施,還解決了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370餘人,發放勞務工資850萬餘元。

昔日荒灘煥發綠色生機(央廣網記者汪曉青攝)
目前,該地區已形成了一片生態功能強大、樹種結構合理,集美化、綠化、香化為一體的結構功能穩定、景觀內容豐富的園林生態群落,為改善、保護和修復共和盆地生態安全屏障奠定了基礎,成為海南州踐行『兩山』理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青海省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等重大戰略部署的一張生態公益建設綠色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