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藍綠交織!『高原藍寶石』青海湖擦亮生態底色
2022-08-10 09:23:00 來源:河北新聞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微信圖片_20220809204405-mark.jpg

圖為青海湖二郎劍景區。 王騰飛攝

河北新聞網訊(王騰飛)8月8日,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青海行采訪團一行首站打卡青海湖主景區——二郎劍景區,感受這裡的生態之美。夏日的青海湖迎來了一年中的最美時節,宛如一顆璀璨的藍寶石鑲嵌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湖畔涼風習習、游人如織,湖中魚鳥共生、波光粼粼,遠處金黃的油菜花鋪展出一片片金黃的花海,勾勒出一幅壯美的生態畫卷。

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背後,凝聚著青海省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乾勁。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不斷加大投入和保護治理力度,持續推進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程,先後實施草原綜合治理、濕地保護與修復、退牧還草、自然保護地建設等生態建設項目。經過不斷努力,青海湖蓄水量增加,流域水質保持穩定,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昇,生物多樣性資源恢復加快,環境質量顯著提高。綠色,正成為青海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

微信圖片_20220808174625-mark.jpg

圖為游客乘坐游船游覽青海湖。 黨成恩攝

『好山水』引來八方客 好生態賦能『綠色經濟』

青海湖地處青海省東北部,距青海省省會西寧約150公裡,面積4625.6平方公裡,湖面海拔3196.69米,平均水深18米,湖岸線長約360公裡,是我國最大的湖,也是世界高原內陸湖泊濕地類型的典型代表。青海湖流域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水氣循環通道,是維護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和我國西北部大環境生態平衡的重要水體,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保障東部農業區生態安全的天然屏障,也是高原生物基因庫、國際候鳥遷徙通道重要節點,生態地位十分重要。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青海,第一次看到青海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天很藍,水很清,飛鳥翱翔,魚游淺底,美的像幅油畫!』來自山東的游客杜女士不禁感慨。

近年來,青海省著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推動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綠色發展,青海湖這張『藍色名片』也變得更加亮眼。夏天來青海湖旅游,已成為不少游客的度假首選。

青海湖景區的火熱場景,是青海省生態旅游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根據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統計,6月至7月,青海全省日均接待游客20萬人次以上,鐵路共計發送旅客93萬人次。青海旅游環線自駕游、租車游、包車游、團隊游、定制游在暑期激增,旅游市場迎來小高峰。

DSC_8010-mark.jpg

圖為青海湖畔棲息的水鳥。 王騰飛攝

水量水質持續向好 生物多樣性快速恢復

近年來,青海發揮生態優勢,在推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加大青海湖水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持續改善青海湖水體質量,保護野生動物棲息、生存、繁衍環境,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2021年,青海湖水體面積較2017年增大2.9%,達到4625.6平方公裡;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哈爾蓋河、泉吉河、布哈河等8個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 3838—2002)Ⅱ類及以上標准,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達到100%。

濕地指示性物種(水鳥)種類也由2017年的92種增加到2021年的97種,棲息水鳥數量較2017年的33.6萬餘只增加69.9%,達到57.1萬只,青海湖成為中國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集中的繁殖地。通過先後5次實施封湖育魚,青海湖裸鯉資源量逐步恢復,2021年,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較2017年增加33.6%,達到10.85萬噸;普氏原羚數量較2017年增加120.8%,達到2800餘只;草地綜合植被蓋度達59.7%,草原植物多樣性豐富穩定;濕地保護率達69%,流域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富度明顯提昇。

生態監測體系初步構建 國家公園建設未來可期

近年來,通過青海湖流域生態監測體系建設項目實施,在流域工程區范圍內共設置276個生態監測地面定位監測站點(包括草地、森林、濕地、沙化土地、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水文水資源、氣象、環境質量等),其中:綜合監測站2個、專項定位監測點207個和工程項目跟蹤監測點67個,初步建立了覆蓋青海湖流域的生態監測站點體系、監測與評估指標體系、生態環境數據服務平臺和項目檔案信息化管理系統等,為生態保護和國家公園建設提供有效數據技術支橕。

如今,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這顆高原上的璀璨明珠將再一次綻放光芒。今年4月25日,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回函同意開展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標志著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進入實施階段。下一步,青海省將與國家公園管理局盡快建立局省協調推進機制,依靠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機制,共同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以青海湖流域為基礎,按照國家公園設立規范和相關要求,從生態重要性、國家代表性、管理可行性等方面進行深入評估分析,編制青海湖國家公園符合性認定報告、青海湖國家公園設立方案。同時,進一步加強河源河流、雪山冰川、湖泊濕地、草原草甸、荒漠植被和森林灌叢生態系統保護,探索形成青海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保護標准化模式。推進退耕退牧還濕、退化濕地修復、自然濕地岸線維護、小微濕地建設,全面提昇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實施水源涵養、生態涵養等工程,穩固提昇水源涵養功能。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大美青海2022——全國網絡媒體青海行采訪活動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