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陝西加速邁向科技強省
2022-08-06 11:22: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提起陝西首先會想到什麼?周秦漢唐等輝煌歷史、秦嶺黃河等名山大川、煤油氣鹽等豐富礦藏……這些固然都彌足珍貴,但若論及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教資源則當之無愧地是陝西最顯著的優勢和最鮮亮的底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陝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陝西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取得突破,科技創新環境持續優化,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橕和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創新體系建設提速

  雖位於西北,但陝西每年全國科技獎項獲獎總數均位列全國的第一方陣。科教綜合實力、技術創新能力均位居全國前列,要歸功於陝西聚集了72位兩院院士、10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機構、200多萬名專業技術人纔。

  科教資源如何成為創新發展的資本,成果轉化是篇大文章。10年來,陝西修訂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若乾規定》《關於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乾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解放生產力和培育競爭力持續『攻堅啃硬』。一方面,當地優化科研管理組織模式,探索實施領銜專家制(技術總師制)、『揭榜掛帥』及『賽馬制』等,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激發科研人員競爭力。另一方面,陝西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創新創業人纔活力進一步迸發。

  在西安,當地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重大改革試點有序推進,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由於信息不通、渠道不暢等原因,以前一些科技政策落實不理想、執行不到位、成效不清晰。為此,西安科技大市場從2011年成立之初就創新性建立起了科技政策聯絡員體系,到目前已培育科技政策聯絡員數千名,搭建起政策與企業間的有效渠道。』西安科技大市場服務中心副主任周景華告訴記者,今後將通過數字技術賦能、金融科技助力、技術政策助推、制度規則助成,進一步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轉移服務專業化鏈條化。

  過去10年,陝西集中攻克了一批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累計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91項。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測、北斗組網等國家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橕,大型運輸機、新能源汽車、閃存芯片、高端液晶面板等成為『陝西智造』新名片,陝西連續4年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受到國務院表彰。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7月28日,西安市首只百億科創母基金創新基金正式啟動並完成首輪項目簽約,重點圍繞該市6大支柱產業和19條重點產業鏈進行布局,促進『兩鏈』深度融合發展,預計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500億元,項目投資規模超2000億元。西安市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有助於把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及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創新發展動能充沛

  陝西區域之間經濟形態多樣,區域間追趕超越勁頭十足。如今,創新發展已成為各地共同的理念和路徑。

  商洛市山陽縣地處秦嶺南麓,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區縣。盛夏時節,在該縣5G電源適配器全產業鏈項目現場,身著藍色工裝的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緊張忙碌著。該項目總投資7億元,共建設5G電源適配器的研發、測試、組裝全自動化生產線50餘條和小家電生產線15條,以及建有高頻變壓器、數據線等消費電源生產線。

  山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崔瑾殤說,該項目創新點多、科技含量高、推進速度快,產品應用廣泛、市場需求量大、訂單充足,有助於加快推進全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化發展。預計項目年內全部建成後,畝均年產值可達3200萬元、畝均年稅收可達64萬元,可帶動就業約1500人。

  前不久,200餘家企業獲評為2022年陝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辦僅6年的陝西熠澤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該公司位於傳統農業大縣咸陽市武功縣,展示大廳內工作人員輕觸按鈕,各類焊接機器人操作自如。

  『從超薄到超厚、從拼接到角接、從飛行起弧到高速魚鱗焊、從參數化編程到離線仿真,我們都在行。』熠澤公司董事長穆建偉一口氣列舉了不少專業名詞。他說,得益於陝西對創新的大力支持,這家『年紀尚輕』的公司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機器人研發團隊,在提昇本體性能和掌握核心算法等方面不斷提昇,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創新要素的不斷聚集,令陝西區域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目前,陝西省高新區已達到25個,2021年高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GDP的比重達28.2%,並構建起『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孵化體系,建立起『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上市企業(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鏈條。2021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8397家,是2012年的7倍。科技企業孵化器達117家,其中國家級37家。

  陝西省省長趙一德表示,要加強與國內外高能級創新平臺交流合作,輻射聯動市縣區、園區、院所、企業融通創新,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省域創新體系。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西安高新區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推動延安、商洛、漢中、銅川、榆林等高新區提檔昇級。

  創新平臺活力十足

  站在新的發展臺階上,陝西堅持企業主體、人纔主力、市場主導、政府主推,於2021年全面啟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制定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和『1+N』政策體系,舉全省之力予以推進,秦創原開局良好、成績斐然。

  陝西省委書記劉國中表示,創新資源豐富是陝西的最大優勢。要進一步加強大科學裝置建設,推進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努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作出積極貢獻。要建好用好秦創原,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加速由『勢』轉『能』,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

  『秦創原既是使命、任務,也是一種探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焦李成認為,關鍵是要在高新技術上發力,與國家以及陝西的發展需求和技術本身的發展方向緊密結合起來。焦李成以下一代人工智能為例說,要認真分析其可解釋性、遷移性、自適應性、能效比等特性及挑戰,圍繞人工智能的落地實施、應用價值、市場生態等,探尋廣闊的發展機遇。

  今年7月13日,陝西省高校院所『三項改革』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集中路演暨首場路演活動啟動,旨在打造『政策宣貫—成果篩選—專業評估—集中路演—對接轉化』的全鏈條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催生更多科創項目與科創企業。

  『三項改革』劍指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纔評價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餘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等長期困擾『體制內』科技人纔的難點問題。陝西省科技廳廳長孫科說,『三項改革』構建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全新體系,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轉化中『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難題,不斷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活力,有力支橕了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今年上半年,陝西省登記技術合同26167項,成交額1257.7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43%;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766家。還將在三季度對全省高校院所參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項目進行集中展示、專題輔導、資源對接,推動更多成果落地秦創原。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3.6%,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6.0%,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0%,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43.3%……今年上半年,面對不斷加大的下行壓力,陝西創新活力和轉型昇級動能加快釋放,讓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鞏固。今年二季度,陝西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3%,穩增長工作成效顯著。

  十年彈指一揮間,陝西底氣更足、發展勢頭更猛。活躍的三秦大地蓄勢而發,必將為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增添璀璨光彩。 (經濟日報記者張毅楊開新)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