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時空觀察?一張地圖背後的糧食『中國碗』
2022-08-02 09:06:00 來源:央視網  作者:

  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突發因素更超預期,經濟新的下行壓力加大。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5%。這個正增長,來之不易。這半年,『穩中有進』是鮮明的底色。『穩』的措施落地生效,『進』的動能加速集聚。

  這是今年河南滑縣的晚播小麥剛剛返青的照片,從苗可以看,奢望豐收似乎是不可能。去年的罕見秋汛讓全國三分之一左右的冬小麥播期推遲,苗情近二十年來最差,可以說是開局極度不利。但是,另一張照片是今年夏收時這個縣小麥的豐收圖景。豐收怎麼突圍實現?從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超強的措施,我國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不僅產量增加,質量也在提昇。主產區二等以上小麥佔比超過90%,優質專用小麥比例達到38.5%,比上年又提高1.2個百分點,農業生產邁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那麼,具體怎麼變的呢?

  這是安徽省特殊的電子地圖。在安徽,每一個萬畝以上的優質單品種種植的地塊,都會畫在這張圖上。上了圖就意味著可以對接更廣闊的銷路、把優質賣上優價。這張圖上每個數字代表著這個地區萬畝以上示范片的數量,比如這個就代表安徽阜陽市擁有114塊萬畝以上的優質單品種種植地塊,點擊之後,就可以進入每個萬畝示范片的具體信息。這個地塊位於安徽阜陽市潁上縣的紅星鎮。就是這張電子地圖,改變了安徽全省的種植模式和種植結構。

  一張地圖背後的糧食『中國碗』

  夏收夏種的大忙時節過後,安徽省潁上縣源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裡略顯冷清。上午9點多,有村民來賣小麥,合作社的負責人蔡俊軍迎了上去,開出了當天的第一單。

  蔡俊軍是一位糧食經紀人,不僅自己的合作社流轉了2000多畝地種小麥,還收購周邊村子的小麥,集中賣給加工企業。由於企業收購有門檻,老蔡專門把一些優質專用品種推薦給附近村民種植。

  安徽潁上縣陳橋鎮山澗村村民萬虎:今年趕個豐收年,我的收成也比較滿意,他給我介紹的這個品種也比較好。

  別看老蔡現在說起來小麥的品種和指標頭頭是道,可在2015年剛乾這一行的時候,他也吃過虧。那會兒大家只追求小麥產量,對品質卻沒有概念,一個村子裡能有十多個不同品種的小麥,老蔡照單全收後,送去企業纔發現根本賣不上價。

  安徽潁上縣源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俊軍:根本就分不清哪些是優質小麥,是企業要的,哪些是普通小麥,就因為這個,我第一次收,最後虧了3萬多塊錢。

  安徽潁上縣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胡冠麟之前我們種植小麥都是按農民大戶自己的意願,想種什麼品種,種什麼品種。然後收購起來都是各個品種混雜著收,小麥的品質得不到保障,強筋不強,弱筋也不弱。

  當老蔡這樣的糧食經濟人把握到市場動向,把目光聚焦到小麥品質的時候,潁上縣也開始在全縣推廣種植優質專用小麥,鼓勵大戶按照企業需求種植,並給予每畝地30元的補貼。老蔡的收糧經裡,除了優質又多了一個關鍵詞:訂單。

  安徽潁上縣源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俊軍:小麥種子沒有進回來之前,我們就跟企業對接,對接啥呢?你要什麼品種,什麼優質,我們就種什麼。企業跟我們定的價格,優質小麥高出市場價4到5分錢一斤回收。

  政策補貼加上大戶帶動,今年,潁上縣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20萬畝,為了擴大收購規模,老蔡還蓋了一個2500平方米的廠房,又上了烘乾機、儲糧罐。

  120萬畝優質小麥,除去100萬畝的訂單種植是由企業直接去地頭收購外,留給老蔡這樣的糧食經紀人的空間著實不多了。剩下的20萬畝都分布在哪兒,都是哪些品種,是不是市場需求大的品種,這些都成了糧食經紀人們心中的難題。

  安徽夏糧增產22.5萬噸增量全國第2

  今年安徽夏糧總產量達1722.4萬噸,居全國第3位;比2021年夏糧增產22.5萬噸,增量居全國第2位,全省夏糧呈現面積、單產、總產和效益『四增』的特點。佔比74%的優質專用小麥,助力增產。再回到老蔡,作為糧食經紀人,還差20萬畝的小麥收購目標,老蔡決定主動出擊。究竟去哪裡能收購到優質小麥呢,老蔡的收糧經裡的第三個關鍵詞出現了:地圖。

  原來,為了讓農民種麥子更賺錢、企業收麥子更方便,同時引導種植結構向優質邁進,安徽省首創『小麥地圖』。面向加工方的需要,將單品種規模種植小麥單元制成電子地圖,探索小麥『單種、單收、單儲和專用』的產銷加工一體化模式,提高安徽小麥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在地圖上,不僅顯示著品種、規模,還有地址分布以及聯系方式。

  今年,安徽再次投入2.8億元,繼續支持推廣單品種集中連片種植,現在已經有369個萬畝以上示范片上圖入庫,有了地圖的引導,更多農民正在調整種植品種,讓自家的小麥可以納入這張地圖,以後就不愁銷路了。

  安徽潁上縣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胡冠麟給農民帶來收益,優質優價。面粉加工企業專用、專儲、專門加工,強筋的也行,弱筋的也行。分類加工以後,它的效益也提高了,每袋面粉能多賣個十塊二十塊錢,也很正常。

  一張地圖帶來的改變,讓依附在這條產業鏈上的農戶、企業、糧食經濟人都嘗到了甜頭。雖然距離秋收秋種還很遠,但是老蔡已經開始盤算著,想向政府再爭取一些資金和項目的補貼,擴大自己合作社的規模。

  安徽潁上縣源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蔡俊軍:下一步,能全部都種上優質糧食。通過種植優質糧食,群眾收益更好,我的收購也不缺源頭了,糧源也有了。

  安徽潁上縣陳橋鎮黨委書記吳亞:他主動擴大生產規模在我們全鎮的示范帶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我們鎮有十個八個像老蔡這樣的糧食經紀人,新型經營主體,那麼全鎮6.5萬畝耕地都種上優質專用小麥也是指日可待了。

  如今,安徽優質專用小麥佔比增至74%。由於專種專收專儲專用,集中度越來越高,全省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的品種有96個,預計帶動農民增收30億元。

  『政策組合拳』讓大國糧倉根基穩固

  這是衛星在去年和今年分別拍攝於吉林省同一地塊的照片。在第一張照片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這是一塊泛白的鹽鹼地,而今年它已經種滿了糧食。這就是穩定糧食產能中的細微變化之一,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積極挖掘潛力增加耕地,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鹼地等後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為耕地。而更多政策組合拳正在讓大國糧倉根基越來越穩固。

  豐收優產背後的一攬子『政策組合拳』

  今年的糧食生產遭遇了去年罕見秋汛、農資價格持續高漲、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國際農產品市場大幅波動等特殊困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中央財政直接支持糧食生產的資金比上年增加了155.4億元,各地各部門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穩住了播種面積,夏糧面積達到3.98億畝,秋糧面積有望超過13億畝,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針對晚播麥,農業農村部派出30多個小分隊200多名科技人員下沈一線指導服務,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累計派出62.4萬人次進村入戶,指導1.1億畝晚播地塊普遍施了一次返青肥,促進苗情快速轉化昇級。在中央政策支持和各地工作的推動下,我國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達2948億斤,成為上半年三農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

  今年,全國持續推進藏糧於地,建設高標准農田1億畝,到年底全國高標准農田將達到10億畝。為挖掘作物單產潛力,今年農業農村部發布110多項糧食實用增產主推技術,覆蓋多品種生產全過程,力促糧食產量質量雙提昇。

  聚焦『中國底氣』

  在國際局勢如此動蕩之際,又遇到冬小麥晚播等不利因素影響,上半年我國夏糧依舊取得了豐收。另外我們也注意到,前幾天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線,要強化糧食安全保障,提昇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如何看待今年夏糧豐收背後的成因?如何進一步把確保糧食安全等這些守住安全底線的要求落實好?

  特約評論員楊禹:今年豐收得來不易。『豐收答卷』緊扣四個關鍵點:耕地、科技、責任、轉方式。確保能源安全: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另一個關鍵詞就是『先立後破』。上半年還有一個突出關鍵是糧食能源物價穩,這得益於新時代長期積淀。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無論外部有什麼風浪,我們都將糧食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我們就能抵御風浪,穩固前行。

  (總臺央視記者王琰梁麗娟陳博李卉陳燁煒安徽臺徐偉潁上臺徐建平)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