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四川省加快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 讓圖書館更『聰明』(解碼·提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2022-07-25 14:57:5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宋豪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如果說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那麼公共圖書館就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支點。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今天的公共圖書館不斷『修煉內功』,加快數字化建設,館藏資源進一步豐富,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從曾經單體的公共服務設施轉變為集藏、借、閱、諮、視、聽、創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綜合體。

  豐富閱讀打開方式

  走進四川成都的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二樓,牆上『邊走邊聽萬卷書』的標識提醒著讀者已進入有聲讀物區。掃碼、登錄、點單、戴上耳機,便可開啟『雲端』聽書之旅。

  成都圖書館館長肖平說,如今的公共圖書館不僅是一個提供藏書和借閱的地方,更是一個將讀者與知識、體驗、創新力聯系起來的場所。

  早在2004年,成都圖書館就建成了數字圖書館,經過多年積累,館藏數字資源豐富。如今已有電子圖書160萬餘冊、有聲聽書10萬小時、電子期刊3000餘種、視頻15萬餘集。

  當前,四川不少公共圖書館都持續推進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資源建設。比如攀枝花市圖書館從2019年啟動建設了3個地方特色數字資源庫項目;閬中市圖書館的數字古籍數據庫將300餘冊古籍數字化。

  動態管理閱讀數據

  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入口處有一塊展示屏,實時動態更新著成都市22家公共圖書館的進館人次、圖書借閱人次、讀者分析等數據。

  成都圖書館閱讀推廣部主任王承佳說,通過數字後臺管理端,圖書館的各業務部門能夠快速掌握館藏資源的檢索、瀏覽、借閱等情況,再綜合研判,作出科學的采購和服務管理決策。

  如何進一步優化圖書館的既有功能?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大膽嘗試,把圖書館與科技、旅游、生活美學場景等多行業跨界融合起來。

  『我們配置了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智能圖書館管理系統、24小時自助圖書館、智能場館、機器人館員、智慧牆等設施,不僅方便讀者,管理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肖平說,主題分館充分以景區化、景點化、可參與標准重塑空間布局,使圖書館成為時尚的旅游、閱讀、休閑體驗空間。此外,主題分館打破傳統圖書館模式,采用書店圖書展陳方式及文創售賣方式等,不斷豐富完善圖書館業態。

  共享館群數字資源

  去年3月,成都全市公共圖書館系統合並成功,標志著成都市通借通還模式從分布式集群架構向多級總分館集群架構轉型。成都市郫都區圖書館的窗口館員小李介紹,這樣更有利於制定統一的編目規則,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早在2014年,成都圖書館就作為中心館,與21個區(市)縣館共同組成公共圖書館聯盟。2015年,成都圖書館發揮聯盟優勢,整合全市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搭建了成都市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共享平臺,打破單館服務壁壘,實現全市數字資源整合。

  如今,成都全市1520萬社保卡持卡人已成為公共圖書館聯盟的讀者。全市共建立分館578個,各類圖書流通點1593個,有效打破了公共圖書館服務邊界、提昇了圖書館基礎服務效能。

  據統計,2021年,成都市各公共圖書館全年接待讀者682萬人次(含數字圖書館596萬人次),較2020年增加了153萬人次;書刊流通量為47萬冊次;舉辦公益講座137場,展覽83期,閱讀推廣活動96場;官方網站瀏覽量41萬次,數字圖書館資源下載560萬篇冊次。

  館群的聯動不限於成都。2020年12月,成都圖書館、德陽市圖書館、眉山市圖書館、資陽市圖書館共同簽訂了《『成德眉資』公共圖書館區域合作框架協議》,成德眉資公共圖書館聯盟就此成立。通過業務合作與服務融合,4城公共圖書館實現服務效能疊加,自身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昇。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2022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昇月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