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部委聯合印發《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對黃河流域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作出部署
【發光吧文化遺產·肆】守住母親河的根與魂
本報記者餘嘉熙
閱讀提示
近日,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聯合印發《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黃河流域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作出部署。
作為人們心中的母親河,黃河不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更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
如何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是沿黃9省(區)乃至全國各地、社會各界共同面臨的時代課題。而此次五部門聯合印發《規劃》,是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實施計劃和具體行動指南,也是對黃河文物系統保護重大工程的細化落實。
黃河,流動的根脈
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中,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這背後,是埋藏在大河沿岸的見證民族文化、文明生存發展的文物。
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黃河流域9個省(區)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0餘萬處,佔全國文物總數的39.73%。目前,黃河乾支流所流經的69個市(州)共有不可移動文物約16.8萬處。
多年來黃河流域在考古、大遺址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古建築、石窟寺保護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在黃河下游的河南,已完成黃河沿線7051處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推進黃河流域947項省級非遺項目調查,開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488處重大資源分類與評價,建立黃河文化遺產資源大數據庫。
仰韶村、廟底溝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陸續建成開放,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安陽世界級大遺址公園走廊加快建設,700餘公裡沿黃生態及文化旅游廊道初具規模。
去年年末,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又發布《河南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特意提出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把黃河建設成傳承歷史的文脈河。
『近年來,河南黃河文化系統保護不斷邁上新臺階,2022年我們將重點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中心等10大國家文化公項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姜繼鼎說。
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不久前,河南博物院舉辦了名為『金相玉式——沿黃九省區金玉特種工藝瑰寶展』的展覽,近300件金玉特種工藝文物精品亮相,其中包括來自三星堆博物館金面銅人頭像、鑲綠松石獸面銅牌飾,山西博物院嵌綠松石花格銅劍等『網紅』文物。
這是自2019年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以來,首次舉辦如此大規模的展覽。此次展覽,沿黃河9省(區)23家文博單位聯袂跨越4000年時空的近300件金玉特種工藝文物精品齊聚,金玉輝映,熠熠生輝。
近年來,黃河流域上中下游各地聚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取得了積極成效,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黃河國家博物館正式封頂,黃河文化月、黃河文化旅游節等連續舉辦,《黃河泥娃》《大禹治水》等文藝節目不斷『出圈』……
然而,豐富多彩的黃河文化資源的現狀其實並不十分的樂觀。
黃河流域的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由於時間久遠和一些歷史原因,整個黃河歷史文化資源的家底還不十分明晰,資料整理還不夠完整,一些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得到系統性保護,這都急需開展全面摸底普查,對黃河文化歷史文化資源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搶救、保護、傳承和弘揚工作。
有關人士介紹,目前,黃河流域文物保護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有待加強,文物保護與展示利用整體水平不高,讓文物活起來方法不多,各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保護與開發建設的矛盾依然存在,融入當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社會效益發揮等方面尚不充分,難以形成對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有效支橕。保護黃河文物,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刻不容緩。
讓黃河文物『活』起來
一位老人站在黃河邊上,彎腰掬一捧水;鏡頭切換,黃河泥在老人手中化為樣貌各異、憨態可掬的泥娃。『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一群孩子的聲音由遠及近,泥娃活了起來,跳皮筋、捉迷藏、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翻花、摔包、斗雞等大量兒童游戲,在小演員的可愛演繹中,翻動著幾代中國人的童年記憶。
這些畫面來自2022年河南衛視春晚節目——少兒舞蹈《黃河泥娃》。
《黃河泥娃》呈現的是黃河流域人們的童年往事,也是中華兒女的共同記憶。『同一條黃河,同一片黃河泥,歷史上的泥與今天的泥形成呼應,黃河精神得以傳承。節目不僅能讓黃河文化活起來,還能推動中華文明走出去。』2022年河南春晚總導演陳雷說。
黃河歷史悠久、流域綿長,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對這些文化遺產的深入挖掘,為黃河流域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底色。
針對此次國家文物局等五個部門聯合編制出臺的《規劃》,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說,正是主要基於推動中央重要決策部署落實落地以及推動提昇黃河流域文物保護利用水平的考慮。
如何更好地讓黃河文物『活』起來,提昇黃河流域文物保護利用水平?《規劃》從加強黃河文物資源調查、推進黃河文物全面研究、實施黃河文物系統保護、創新黃河文物展示利用、推動黃河文化走出去、組織實施保障等多角度對推進黃河文物活化利用進行了部署。
『做好黃河文物保護利用,可以有效支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可以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精神力量;可以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該負責人說。
- 貴州百裡杜鵑:多彩活動引客來2022/07/23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