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大國糧倉】吉林這個地方 將小菇娘做出了大文章
2022-07-08 08:43:18 來源:中國吉林網  作者:郭雍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黃菇娘,因獨特的名字和味道甜酸的口感,成為深受大家喜愛的一種水果。

  大安黃菇娘,可謂遠近馳名,不僅是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的特產,更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在大安市紅崗子鄉黃菇娘種植基地,一顆顆飽滿的黃菇娘像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枝頭,照亮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路』,將小菇娘做出了大文章。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我們了解到,菇娘漿果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成熟漿果,鮮食味道甜酸適口、風味極佳,也可制蜜餞、果醬等。黃菇娘為茄科植物一年生草本,原本是野生植物。多生長在山坡上,它耐寒抗旱,在我國北方和東北地區生長較多。

  大安究竟有怎樣的『魔力』,能成為黃菇娘的重要基地呢?

  大安市屬於典型的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多大風,乾旱少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涼爽,氣候宜人;冬季漫長,嚴寒少雪。一年四季氣候分明,適宜種植大安黃菇娘。

  大安黃菇娘平均單果重2-4克,形狀近球形,直徑1-2厘米,成熟果實為明黃色,內包有若乾小顆粒種子,外形如葡萄,薄膜帶眼。

  近年來,大安市積極培育黃菇娘種植產業,通過政策引領、合作社示范、園區輻射帶動、科技支橕、開闢市場營銷,逐步形成了『園區(合作社)+貧困戶』『企業+基地+貧困戶』和『互聯網+合作社+農村電子商務』的產業發展格局。

  2018年,大安市『黃菇娘』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和『國家地理標志認證』。

  大安黃菇娘生產是從1960年太山鎮開始興起的,經歷了由個別戶種植到普遍種植,由庭院種植轉向大田種植,由幾畝地到現在大規模種植的過程,1995年大棚種植快速發展,大棚種植黃菇娘開始興起。截至2018年底,大安全市貧困戶累計發展大棚1984棟,其中種植『黃菇娘』大棚1420棟;2019年新建了大崗子鎮棚膜經濟園區3個,大力發展大棚種植黃菇娘,每棟大棚年實現收益5000元以上。

  在大安市紅崗子鄉,始終大力發展黃菇娘產業,將其產銷與農民增收致富緊密結合。據紅崗子鄉農業站站長桑東海介紹,現在正值黃菇娘采摘時節,目前日光大棚總數發展到4000多棟,生產面積達到4000畝,紅崗子鄉經驗成熟的棚膜種植技術主要以黃菇娘、西甜瓜為主。現階段發展種植黃菇娘日光大棚農戶544戶、2908棟,佔地面積2212畝,總產量590萬斤,銷售價格在8元-20元每市斤,全鄉黃菇娘平均年產值能達到3780萬元,純利潤能達到2500萬元。

  將小菇娘做出了大文章,大安的菇娘產業越走越興旺,必將成為全面發展的以特色產業為依托的智慧農業。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