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上,來自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的水稻研究專家鄭文靜榮獲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26年來,從實驗室到田間,鄭文靜把半生年華獻給了水稻育種事業,解決了我國粳稻抗稻瘟病分子育種的『卡脖子』難題,她還紮根基層,提高當地水稻產量和品質,帶領農戶脫貧奔小康。

躬身田間,不讓須眉
1996年,剛剛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的鄭文靜一頭就紮進了稻田裡,開啟了她的農業科研尋夢之路。
開展水稻育種工作,需要躬身田間,付出大量的體力勞動。春季,鄭文靜踩著冰涼的稻田水在試驗田安排工人插秧;夏季,她頂著炎炎烈日在水田做不育系轉育、人工剪穎雜交,清晨的露水打濕褲腿,常常乾了以後又被汗水浸濕;秋季和工人一起在田間脫粒,農民打扮,一身灰土;冬季在沒有取暖的種子庫中『考種』、整理試驗材料;更難的是,出於工作需要,她除夕每每都要在海南度過,年初一也會下水田勞作……常年的水田工作使她患上了慢性腎炎及關節炎等病癥,每天都要服藥控制癥狀。可即便如此,也沒有改變她對育種工作的熱愛。
滴滴汗水換來了累累碩果,僅2005-2010的五年間,鄭文靜和同事就育成10個水稻新品種,新品種推廣面累計達3000萬畝以上,推廣面積佔據遼寧省總面積的70%以上,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科技成果轉化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31歲就破格晉昇為副研究員,36歲晉昇為研究員。

勇於挑戰,敢為人先
水稻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顯著提昇了遼寧省的水稻產量,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及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2010年秋季,稻瘟病在東北三省大爆發,很多水稻品種由於病害的發生減產3-5成,甚至全田絕收,這使鄭文靜陷入了沈思……
如何能提高水稻對病害的抗性,同時使產量和品質不受影響呢?唯有從粳稻中挖掘抗稻瘟病基因並加以利用,纔能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但我國北方粳稻中還沒有這類基因,於是,這個在田間摸爬滾打了10餘年的鄭文靜硬是憑著一股衝勁,秉承著解決『北方粳稻抗稻瘟病基因匱乏』的『卡脖子』難題的初心,從田間轉戰實驗室,帶領團隊,日夜攻關,終於在2016年從北方粳稻中挖掘到一個抗稻瘟病基因Pi65,帶有該基因的水稻品種遼粳168在2019-2021年全省稻瘟病發生嚴重的情況下『青枝綠葉』,抗病性超強!
鄭文靜的工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認可,8年間獲得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項,發表SCI論文13篇。在克隆了Pi65以後,她帶領團隊又定位了Pi67、Pity269、Pilk等一系列基因,並研發出了抗病育種的技術體系,終於解決了北方粳稻抗病性改良的難題!目前,她已將這些技術和資源無償分享給了24家育種單位及種業企業應用,在我國抗稻瘟病分子育種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服務三農,銷售助農
為了更好地服務三農,鄭文靜從2019年起兼任開原市科技副市長(掛職),積極與鐵嶺開原開展科技共建。通過引進水稻新品種、培訓新技術,顯著提高了當地的水稻產量和品質。
為了進一步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培育農產品品牌,她還化身主播,參加『北國助農,一起奔小康』活動,為因疫情滯銷的大米、榛子等農產品帶貨銷售,短短3個小時,42000人進入直播間,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了開原特色優質農產品,也為當地企業與省外客戶達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起到了助推作用,為企業發展拓展了銷售空間。掛職兩年多以來她為當地特色農產品生產及銷售做了大量工作,成效顯著,獲得了當地政府及百姓的廣泛好評。
鄭文靜的行動獲得了大家的廣泛認可,入選了遼寧省百千萬人纔工程『百人層次』,獲得了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並作為遼寧省唯一的代表到人民大會堂領獎。
鄭文靜投身水稻科研工作,26年如一日,帶領團隊,在水稻抗病分子育種領域探索出了一條高效可行的技術路線。至今,她仍然心懷最初的夢想,懷著對水稻科研工作的熱愛,帶領團隊不斷創新,為所鍾愛的事業奉獻著自己全部的熱情和精力,矢志不渝,無怨無悔。
- 泰星Win確診感染新冠 之後的工作將全部推遲2022/06/28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