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光明日報記者張銳夏靜 光明日報通訊員劉子靚
穿過湖北紅安縣七裡坪鎮的長勝街牌樓,走在泛黃的條石路上,一排排飽經風雨的黛瓦飛檐,一面面色彩斑駁的磚牆,一方方醒目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石,無不訴說著七裡坪這個曾經的列寧市的革命歲月。
『七裡坪工會舊址、列寧市蘇維埃合作飯堂舊址、鄂豫皖特區蘇維埃銀行舊址、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等8個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都在長勝街上,可謂「一街八寶」。』七裡坪鎮退休乾部趙炳長,對鎮裡的革命遺址如數家珍。
紅安原名黃安,是1927年『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也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革命年代,14萬英雄兒女壯烈犧牲,登記在冊烈士22552名,烈士人數居湖北省第一、全國第二。新中國成立後,政務院將其改為紅安。這裡走出了兩位國家主席和兩百多位共和國高級將領。
『紅安的紅色資源富集,分布廣泛,文物等級高。』紅安縣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袁繼學介紹,紅安列入文物的革命遺址遺跡共有224處,其中國家級3處39個點。
紅色是紅安最亮的底色,也是最大優勢。
近年來,紅安堅持『以紅為魂、紅綠相間、多產融合、全域旅游』理念,打造全國紅色教育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
『這兩塊銀圓,飽含著一位普通母親的炙熱親情,如日如月,一直照耀著李先念主席前行的路!』5月11日,來自紅安縣實驗小學五(1)班的詹昭同學,站在舞臺上,深情講述關於李先念主席『兩塊銀圓慈母情,忠貞為國報初心』的故事。
從6歲的娃娃到60歲的爺爺,從學生、老師到農民、乾部,從專業組到志願組……連日來,『永葆紅安紅』——紅安縣首屆紅色旅游講解員大賽(2022年),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我們希望通過比賽,讓紅安人人都能講紅色故事,人人都了解紅色文化。』大賽主持人熊欣說。有孩子說,參加講解比賽,不但學習了黨史知識,了解了戰火紛飛年代不朽的革命精神,還可以帶領更多人了解更多的紅色故事,汲取更多的紅色力量。
『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早已被紅安人寫入血脈。在七裡坪鎮熊家咀村,80多歲的村民姜能山,義務為烈士守墓60餘年;在七裡坪鎮柳林河村,村民張安和自發為烈士豎雕像,並飽含熱情創作紅色故事主題雕塑;每逢節假日,一位位『小小紅色講解員』穿梭在紅安不少革命遺址,講述著紅安為什麼這麼紅……
紅安在做好紅色精神傳承弘揚文章時,也奮力做好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文章,構建紅色旅游大格局。
5月的七裡坪鎮草鞋店村楊山河壩,河水潺潺,綠草如茵,群山蒼蒼。在這個省際邊界村,一腳可踏湖北紅安與河南新縣。
『山林岩洞是我的房,青石板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糧,共產黨是我的親爹娘,哪怕白匪再「圍剿」,紅軍越打越堅強……』草鞋店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楊偉介紹,當年紅軍在此戰斗,山上留下許多『紅軍洞』。2020年,村裡將最具特色的一處『紅軍洞』開發出來,清除危岩,修築步道,豎立塑像,建起革命詩文路牌,把它打造成紅色教育的體驗式現場教學點。
在楊山河壩經營劃船生意的63歲村民楊本紅,切身感受到『紅軍洞』與楊山河壩紅綠交響的魅力。『紅軍洞』開發以來,僅在微信上加他好友的外地旅行團對接人,就有400多個。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每天有近萬人前來瞻仰與游覽。
有專家指出,紅安不缺經典景區,缺的是運營。2021年,『中國紅軍第一鎮』七裡坪鎮成立紅安長勝七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國有獨資企業,長勝七裡專注於紅色文化培訓、紅色研學及七裡坪紅色文化研究,致力於將七裡坪鎮紅色遺址遺跡、黨員教育示范點等納入統一運營、管理,連點成線、連線成片,並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建設,真正擦亮紅色名片。
修復一處故居,打造一個景點,致富一方百姓,帶活一方經濟。袁繼學說,紅安『紅色+教育』『紅色+美麗鄉村』『紅色+文創』『紅色+體育』『紅色+節慶』『紅色+科技』的發展成色,越來越足。2021年,紅安接待紅色旅游851萬人次,收入51.3億元。
融入大武漢,永葆『紅安紅』。如今,紅安正闊步行進在建設大別山紅色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上。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將於5月17日對外開放2022/05/16
- 周傑倫曬三胎女兒正臉照:母女兩位都辛苦了!2022/05/07
-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