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5月11日電題:守護長三角的『綠心』
新華社記者邱冰清
江蘇省鹽城市建軍東路坐落著新四軍紀念館。1941年,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重建。紀念館廣場的紀念碑正上方鑲嵌著藍色『N4A』,背後鐫刻著『鹽城會師記』,它們和紀念館中的老照片、望遠鏡、粗布鞋襪一起,見證著那段過往。
有128個以烈士名字命名的村鎮和248處紅色遺址遺存的鹽城大地,而今紅綠在此交相輝映,革命老區向海而生,迸發綠色希望。
每年4月,鹽城迎來『添丁進口』的時節。4月22日13時45分,鹽城迎來2022年的第一只丹頂鶴寶寶。第二天,『二寶』出生。『5月和6月,還將陸續迎來新生小鶴。』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衛華說。

丹頂鶴在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休憩。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而就在20世紀80年代初,當地盜捕鳥類尤其是丹頂鶴的行為還較為猖獗。這引發地方政府關注,下決心設立保護區。當地人起初不理解,一些人認為保護區面積太大,影響發展。面對質疑,鹽城堅持將沿海濕地『留白』,進行保護。
鹽城擁有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的海岸型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上的關鍵區域,大量鳥類依賴於此,它們在這裡換羽、越冬、覓食、繁衍……

在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量白鷺在樹頂棲息。(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2019年,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為我國第54處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濕地類型遺產空白。鹽城將如何兌現在世界遺產大會上的承諾?
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鎮,海堤外側是一望無際的灘涂。海潮上漲時,這裡是茫茫的海面,海潮退下時,『留下』貝類等在海灘上。各種鳥兒在上空盤旋,時而俯衝下來覓食。響水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說,由於食物豐富,且沒有人為乾擾,當地青腳鷸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2021年,鹽城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寫入該市黨代會報告,明確提出要『實施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切實強化山水林田湖草協同治理』。位於鹽城市東臺市條子泥濕地的720畝高潮位候鳥棲息地,是鹽城落實這一理念、開展生態修復的代表。

在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只白鷺飛過樹梢。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為在漲潮時給水鳥提供棲息覓食的場所,東臺沿海經濟區向江蘇省沿海開發集團租下720畝魚塘,將水抽乾,作為?鷸類鳥的高潮位棲息地。條子泥濕地的工作人員說,『720高地』建成後,來這裡棲息的鳥類新增22種,達410種。此外,東臺沿海經濟區還租下該集團400多畝魚塘,作為燕鷗類鳥的繁殖地。
『鳥兒會用「翅膀投票」。這幾年,條子泥魚蝦貝類越來越豐富、環境也不斷變好,我們鏡頭裡的「小家伙們」纔越來越多。』當地生態攝影師李東明說。

勺嘴鷸。受訪者李東明提供
東臺沿海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王衛國表示,保護好世界自然遺產地,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當好世界自然遺產的『守門人』。他說:『我們相信,環境好了,來停棲的鳥類會越來越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緊鄰條子泥濕地的弶港鎮,有不少小漁村,村民們祖祖輩輩以捕魚為生。隨著申遺和生態修復推進,村民積極響應政府『退漁還濕』號召,退出圍墾魚塘,建立巡護隊。如今,大批候鳥群聚濕地,小漁村也火了起來。興辦漁家樂、民宿、旅游度假區等讓『枕海而眠』的弶港鎮巴斗村成為生態文化村。

在江蘇省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群白鷺在樹頂棲息。(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紅色老區鹽城正將原本『丑灘薄水』的鹽鹼地『綠色變現』,在綠色轉型、綠色崛起之路上越走越寬。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哈鐵恢復開行22.5對旅客列車,具體車次看這裡→2022/05/11
- 周傑倫曬三胎女兒正臉照:母女兩位都辛苦了!2022/05/07
-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