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百態:躺贏、承壓、增收不增利
2022-05-11 08:26:30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財經5月11日電(葛成)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頗具看點。隨著各家企業陸續公布財報,各家企業的表現可謂『大相徑庭』。有企業實現了『躺贏』,有企業『增收不增利』,有企業則『面臨雙重壓力』。

  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上、中、下游企業,誰賺了?誰賠了?又是誰的壓力最大?

  上游:有『鋰』躺贏

  自2021年開始,動力電池的重要材料——碳酸鋰,價格一直處於上漲的走勢中。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從2021年初的5萬元上漲至50萬元左右,過去一年上漲了十倍左右。

  在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看來,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的飛速增長,在電池和材料領域產生了遞進式的需求放大效應,是碳酸鋰價格去年以來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

  碳酸鋰價格的上漲則直接帶動了鋰礦上市公司的業績。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14家鋰礦上市公司淨利潤合計同比增長近四倍。

  具體來看,行業龍頭企業的利潤增幅顯著。贛鋒鋰業一季度淨利潤為35.25億元,同比增長640.41%;鹽湖股份一季度淨利潤高達34.79億元,同比增幅達353.97%;天齊鋰業一季度淨利潤33.28億元,同比增幅達1442%;融捷股份一季度淨利潤2.5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3996%。

  近期,雖受疫情影響,碳酸鋰價格略有回落,但仍處於高位。截至發稿時,電池級碳酸鋰報價達每噸47.8萬元。

  中信證券研報稱,受礦山品位下滑、生產擾動和產能爬坡等因素制約,預計鋰精礦價格在2022年第二季度漲至每噸5000美元以上,折合國內鋰鹽生產成本上昇至每噸40萬元,碳酸鋰下跌空間有限。同時,鋰原料保障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昇。

  歐陽明高預計,鋰資源供需平衡在2-3年後有可能恢復正常,在這個過程中,周期性波動仍不可避免,預計2025年將出現供需過剩現象。

  如此看來,在一段時期內,上游企業仍將維持這樣的狀態。

  中游:增收不增利

  上游材料的漲價也直接導致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中游——動力電池制造企業『增收不增利』。具體表現則是——需求依然旺盛,利潤空間不足。

  財報顯示,一季度,寧德時代營收486.8億元,同比增長153.97%;歸母淨利潤為14.93億元,同比下降23.62%,環比下降81.75%。

  至於『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寧德時代董事會秘書蔣理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因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幅度較大,客戶端價格傳導相對謹慎,疊加一季度銷量因季節性因素環比下降,導致一季度業績受到一定影響。

  國盛證券分析師王磊認為,產業鏈上游的鋰、鈷、鎳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致電池成本急速上昇,且向下價格傳導具有一定滯後性。上述因素,則是導致寧德時代一季度毛利率承壓,利潤環比下滑的重要推手。

  作為動力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有著『寧王』之稱的寧德時代,市值曾突破萬億元。據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統計,2022年一季度,其在全球動力電池領域的份額高達35%,排名第一,超過第二名LG和第三名比亞迪之和。

  事實上,『增收不增利』的動力電池企業也並非『寧王』一家。2022年一季度,欣旺達營收106.2億元,同比增長35.11%;淨利潤9492.32萬元,同比下降26.13%。億緯鋰能營收67.33億元,同比增長127.69%;淨利潤5.21億元,同比下降19.43%。國軒高科營收為39.16億元,同比增長203.14%,淨利潤3220.37萬元,同比下降32.79%。

  多家電池制造企業在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均表示,已關注上游原材料漲價帶來的問題,後續將采取相應對策降低相應影響。

  國軒高科表示,因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一季度毛利率降低,全年盈利情況仍將受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億緯鋰能則表示,公司正積極布局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以及鎳、鈷、鋰等上游資源,保障公司供應鏈穩定性,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對產品成本的影響。

  下游:車企漲價仍承壓

  從2022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售價就經歷了多輪漲價,便宜的漲幾千,貴的漲幾萬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在3月中旬的一周時間內,特斯拉旗下某款車型曾歷經『三連漲』,三次疊加的漲幅近3萬元。

  部分業內人士將新能源汽車漲價的矛頭對准了動力電池制造企業。包括小鵬、理想在內的多家新能源車企CEO都曾公開表示:動力電池漲價已『超出想象』,二季度電池成本上漲幅度非常離譜。

  而從財報來看,直接傳導至消費者的漲價,並未使車企獲利顯著上漲。以全面轉型新能源汽車制造的比亞迪為例,一季度比亞迪累計實現銷量28.6萬輛,同比增長423.0%,淨利潤為8.1億元,同比增長240.60%,淨利潤並未和銷量實現同步增長。且毛利率為12.40%,低於去年同期則為12.59%,創下近5個季度來的新低。

  此前,比亞迪已對旗下新能源車型上調價格,調價幅度在3000-6000元不等。但數據顯示,一季度,其單車平均淨利潤僅有2400元左右。

  得『鋰礦』者得『產業鏈』?

  有業內人士認為,鋰礦相當於新能源時代的『石油』,是整個新能源行業的生命源,拿捏住了源頭,就能較為容易地制衡整條產業鏈。

  眾多企業的一季度財報顯示,在整條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消費者和車企付出了更多的成本,中游的動力電池企業『增收不增利』,唯有上游的鋰礦企業,真正實現了『躺贏』。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上游原材料價格漲幅已經脫離了供求關系這一重要因素,存在囤貨居奇、人為炒作等情況,水分嚴重。如無法得到有效遏制,將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產生影響。

  為避免這種影響,產業鏈中游的動力電池制造企業也在積極尋找對策。4月21日,寧德時代發布消息稱,控股子公司宜春時代已成功競得宜春鋰礦探礦權。此前,寧德時代已先後通過持股等方式獲得了海外鋰礦股權。

  除寧德時代外,包括欣旺達、國軒高科等多家動力電池企業也曾先後宣布,或通過入股、簽約等方式,鎖定部分國內或海外鋰礦的供應權,以抵消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