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題:習近平關心關懷勞動者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樊曦、姜琳、周圓
從黃土地上的村支書,到泱泱大國的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保持勞動者本色,始終保持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
總書記同勞動者之間一個個感人故事,書寫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新時代篇章。
『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

甘肅古浪縣八步沙林場治沙人和群眾進行『草方格壓沙』作業。(2020年3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2019年盛夏時節,甘肅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治沙人』。
看到林場職工在進行『草方格壓沙』作業,專程前來這裡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拿起一把開溝犁,參與到治沙勞動中。不一會兒,就在沙地上開出一道兩米多長的直溝。
揮犁的動作一氣呵成,林場職工們說,一看就知道總書記是『老把式』。
歲月悠悠,本色不改。
1969年1月,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地處黃土高原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
種地、拉煤、打壩、挑糞……在梁家河,習近平真誠地和鄉親們打成一片,自覺地接受艱苦生活的磨煉,成長為種地的好把式。
回憶那段歲月,習近平說:『我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斗轉星移,兩張照片定格歷史。
一張是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照片中,總書記扛著鐵鍬,大步走向植樹地點;一張是1989年,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帶領地直機關乾部參加義務勞動。鏡頭裡,他肩扛鋤頭,意氣風發走在田埂上。
相隔的是30年光陰,不變的是勞動者的情懷。
農民工范勇在河南老家珍藏著一個書包。女兒范婧婧常常把它拿出來看看,再小心翼翼地放回櫃子裡。
『捨不得用,那是習爺爺送給她的。』范勇說。

范勇在徐州地鐵工地(2019年7月23日攝)。新華社發
2013年農歷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鐵十四局北京地鐵8號線施工工地,看望慰問堅守崗位的一線勞動者。在鋼筋工范勇工地上的臨時小家裡,總書記關切地詢問:『來這多久了?』『工作穩定嗎?』『收入怎麼樣?』『家裡生活條件怎麼樣?』
得知范勇的妻子和女兒來了北京,總書記特意叮囑范勇一家人:『來一趟不容易,看看北京的景點,好好團聚一下。』
看到范勇6歲的女兒,總書記送給她一個粉色的書包,還俯下身子,掬著她的臉頰,大朋友小朋友相視而笑……
書包雖小,承載的卻是總書記同勞動者心貼心、實打實的深情厚誼。
在多個場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
『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始終重視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億萬勞動群眾是主體力量。』
『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都很光榮。』
……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一面五星紅旗在100多位普通中國人手中傳遞。『快遞小哥』劉闊就是其中一個。

北京前門石頭胡同快遞站點『快遞小哥』劉闊在整理包裹(2019年2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德欣攝
三年前的春節前夕,北京前門石頭胡同快遞站點,劉闊和同事們遇到了前來看望他們的習近平總書記。
聽說大家年三十纔能回家,總書記說,『快遞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貪黑、風雨無阻,越是節假日越忙碌,像勤勞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勞動者,為大家生活帶來了便利。
這些感人的細節,鐫刻在無數人的記憶深處——

鄭州圓方集團黨委書記薛榮疫情期間在湖北省十堰市抗疫救災指揮部後勤倉庫搬運物資(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20年4月30日,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總書記給鄭州圓方集團全體職工回信,稱贊從一線醫務人員到各個方面參與防控的人員,從環衛工人、快遞小哥到生產防疫物資的工人,千千萬萬勞動群眾在各自崗位上埋頭苦乾、默默奉獻,匯聚起了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
2021年初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當坐在輪椅上的夏森——一位將省吃儉用攢下的200多萬元悉數捐贈給貧困地區的老人,顫巍巍想站起身來領取表彰證書的時候,總書記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彎下腰把證書雙手頒給了她。
『不斷提昇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會都應該尊敬勞動模范、弘揚勞模精神,讓誠實勞動、勤勉工作蔚然成風』『維護好快遞員、網約工、貨車司機等就業群體的合法權益』……
朴素的話語,道出習近平總書記真摯的情懷。飽含的深情,讓廣大勞動者倍感溫暖與振奮。
『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大國工匠,國家就需要你這樣的人。』
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七一勛章』頒授現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讓『好焊工』艾愛國終生難忘。

艾愛國(右一)在湖南華菱湘潭鋼鐵有限公司實驗室和同事探討焊接技術(2021年6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薛宇舸攝
工作50多年來,靠一把焊槍,他贏得無數『軍功章』:全國勞模、全國技術能手、國家科技進步獎……
這一次,在建黨百年前夕,又獲得『七一勛章』的殊榮,艾愛國深感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勞動者的深情關愛。
『當工人就要當個好工人』,這是艾愛國的職業信條。他說,焊接方法有上百種,焊接材料可達上萬種,懂得因材施焊勤鑽研想方法,從焊接高手成為焊接工藝高手,纔算真正的好焊工。
什麼是好工人?
『當代工人不僅要有力量,還要有智慧、有技術,能發明、會創新,以實際行動奏響時代主旋律。』習近平總書記說。
什麼是新時代勞動者?
『在實現中國夢偉大進程中拼搏奮斗、爭創一流、勇攀高峰』,在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勞動者致以崇高敬意。
奮斗是時代不變的主題,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源泉。
『這些產品都是自主研發的嗎?』2020年10月12日,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裡,習近平總書記拿起一塊陶瓷基板邊看邊問,對企業自主創新的關切溢於言表。
測試分析室裡,科研人員正在對材料進行納米級的微觀分析。聽說他們中有5名博士,其中2人還是『海歸』,總書記十分高興。
『企業現在有多少工程師?』『市場佔有率怎麼樣?』總書記接連詢問。
面對企業員工,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自主創新是我當前最重視的,也是黨中央最重視的事情。企業要發展,產業要昇級,經濟要高質量發展,都要靠自主創新。』
2021年11月19日,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接待了來訪的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省長。『我向他介紹了菌草技術,這位省長一聽很感興趣。我就派《山海情》裡的那個林佔?去了。』

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佔?(右二)與農戶交流菌草種植技術(2021年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鵬攝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佔?,是菌草技術的開創者,也是電視劇《山海情》中凌一農教授的原型。閩寧扶貧協作期間,他帶領團隊千裡迢迢奔赴寧夏,教貧困村民用草種植蘑菇。
菌草技術不僅讓閩寧村告別了貧困,還傳播至世界106個國家和地區,但林佔?的步伐卻始終沒有停歇。『不能辜負總書記的信任,我要用創新技術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繼續改善生態環境,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奮斗不息,創新不止。
回憶起一年多前的『玉米地談話』,與土壤打了40多年交道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說,自己一定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努力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這是2020年7月23日拍攝的吉林省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准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踏上吉林梨樹縣的黑土地,頭頂烈日,在一片玉米地裡同農業專家細細攀談,深入了解黑土保護的『梨樹模式』。
『農業現代化關鍵要靠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專家學者要把論文真正寫在大地上,讓農民掌握先進農業技術,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習近平總書記再三叮嚀。

這是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纔灣鎮毛竹山村(2021年4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曹禕銘攝
2021年4月,在廣西桂林全州縣纔灣鎮毛竹山村,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當地蓬勃發展的葡萄產業。得知科技特派員起了大作用,總書記感嘆,『我在福建時就抓科技特派員,現在全國都在推廣。農業技術人員就是要下沈到農村基層來,就是去乾具體的出實際成果的事情』。
『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思維,展示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高素質勞動大軍念茲在茲,為在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開創勞動新天地指明方向。
『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
『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贊譽勞動模范。
『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詮釋勞模精神。
『我是第一屆全國勞動模范,1950年,那時我纔21歲。我為什麼當勞動模范?我的夢想就是建設北大倉,現在這個夢基本實現了。』
說這話的是時年84歲的梁軍,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也是第三套人民幣上女拖拉機手的原型。
2013年4月28日,全國總工會機關,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65名勞動模范代表同習近平總書記圍坐一起,暢談人生夢想。
梁軍曾在北大荒墾荒。見到總書記,老人難掩心中激動,站出來發言:『現在黑龍江是全國第一的糧倉。糧食九連增,有我們一份功勞,歡迎總書記以後到黑龍江考察去。』老人真誠直率的話語,激起一陣陣笑聲和掌聲。
『我是一直准備去看三江平原的,以後會去。』習近平總書記看著老人說,『你的事跡,我們這個年齡的人都知道。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你是很了不起。』
『了不起』,質朴的三個字,透出總書記對勞動模范的尊崇之情。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
『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全國各族人民都要向勞模學習,以勞模為榜樣,發揮只爭朝夕的奮斗精神,共同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諄諄教導、殷殷囑托。
2018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學員回信。
『社會主義是乾出來的,新時代也是乾出來的。希望你們珍惜榮譽、努力學習,在各自崗位上繼續拼搏、再創佳績,用你們的乾勁、闖勁、鑽勁鼓舞更多的人,激勵廣大勞動群眾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勞模本科班學員們清楚地記得,給習近平總書記的信是當年4月17日寄出的。寫信的初衷就是向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匯報他們的學習情況,感謝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勞模群體的關心和關懷。
令他們沒有想到,總書記在百忙中很快就回信了。
天安門廣場的『保潔衛士』蔡鳳輝是勞模本科班的一員。『用勞動詮釋青春、用勞動灌溉夢想。我要以更大的乾勁、闖勁、鑽勁,傳承勞模精神,走好時代之路,為北京環境衛生乾淨整潔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憶起讀到回信的情景時,蔡鳳輝仍然很激動。
這是對全國所有勞動模范、廣大勞動者的『五一』節日禮贊,更是對全體中華兒女發出的熱烈倡議。

這是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內的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3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2022年4月10日,海南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察看實驗室搭建平臺支持種業創新成果展示,走進大型儀器公共服務中心、精准分子設計育種中心,同科研人員深入交流。
『我一直關注南繁科研育種,要科學謀劃加快推進,建設成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總書記語重心長,『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農業科研工作者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勁頭,勇攀農業科技高峰。』
4年前,總書記曾在南繁田壟上聽袁隆平講稻谷。
時光荏苒、深情如一。
『我們要弘揚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袁隆平同志是一個楷模。實際上像他這樣的還有很多人,埋頭苦乾、默默耕耘、十年磨一劍,久久為功。』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感情地說。
『久久為功』,呼喚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繼承發揚勞模精神,努力走好技能成纔、奉獻報國之路。
山西太鋼,全球最大不鏽鋼企業,一度巨額虧損。2017年、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走進這家企業考察調研。

在位於山西的太鋼集團,員工在展示用手撕開0.02毫米厚的超薄帶狀不鏽鋼(2019年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曹陽攝
第一次考察時,『85後』技術員廖席正在進行新項目『手撕鋼』的艱難探索,平均每兩天失敗一次。總書記提出的殷切期望,讓他鼓足創新勇氣。
三年後,太鋼涅槃重生,全球最薄『手撕鋼』研制成功。再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步入生產車間,廖席緊張又興奮。
拿起一片『手撕鋼』,總書記輕輕扭折了一下,稱贊說:『百煉鋼做成了繞指柔。』
『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在高端制造業科技創新上不斷勇攀高峰,在支橕先進制造業方面邁出新的更大步伐。』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讓廖席更感責任在肩。
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用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煥發勞動熱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職業道德,將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作為自覺行為』;
『他們的事跡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
……
以勞動築基,以奮斗開路。習近平總書記對勞動者的關心關懷,對勞模精神的尊崇禮贊,必將激勵、指引億萬人民奮發進取,在新征程上依靠勞動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