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題:提振信心釋放潛力——促消費20條政策措施觀察
新華社記者王雨蕭、潘潔、安蓓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聚焦促消費提出5方面20條政策舉措。當前出臺這份文件的背景和考慮是什麼?20條政策舉措將如何為提振消費『把脈支招』?
綜合施策助力提振消費信心
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7%。但受近期國內疫情多發影響,3月社零總額同比由增長轉為下降,消費信心不振,復蘇進一步承壓。
此次意見可謂一場『及時雨』,5方面20條政策舉措聚焦促消費,其中擺在首要位置的就是『應對疫情影響,促進消費有序恢復發展』。
穩住市場主體,纔能保就業、穩收入,進而為促進消費提供堅實支橕。此次意見專門提出『鼓勵地方加大幫扶力度,支持各地區結合實際依法出臺稅費減免等措施』『對承租非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給予適當幫扶』等一系列舉措,助力市場主體渡過難關。
本輪疫情點多、面廣、頻發,不僅對市場主體造成衝擊,也給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帶來一定壓力。
『在各大中城市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集倉儲、分揀、加工、包裝等功能於一體的城郊大倉基地,確保應急狀況下及時就近調運生活物資』『落實好糧油肉蛋奶果蔬和大宗商品等保供穩價措施』……意見對做好基本消費品保供穩價進行多項部署。
專家表示,20條政策措施出臺釋放出提振市場信心的積極信號,有助於鼓勵各地充分挖掘消費潛力,助力經濟穩增長。
目前,各地也在紛紛發力,一系列穩主體、保供應、促消費的政策密集出臺——遼寧提出35條幫扶措施,幫助服務業企業恢復發展;北京要求大型連鎖超市、生鮮電商平臺等重點保供企業加大備貨量,並延長營業時間;重慶出臺19條措施促消費;雲南將發放3億元文旅消費『大禮包』……
『必須認識到,當前消費回落並非趨勢性變化,隨著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消費增長也會逐漸回歸正常軌道。』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清彬說。
以供給昇級創造消費新增長點
促進供給側提質昇級、以有效供給拉動需求,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創造消費新增長點的關鍵。此次意見在聚焦提振當前消費的同時,也從供給側提出系列要求,著力穩住消費基本盤。
『更加適銷對路的商品,有利於促進內需潛力進一步釋放。』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蘊說,意見提出鼓勵發展反向定制(C2M)和個性化設計、柔性化生產等內容,是推進實物消費提質昇級的有效舉措。
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昇級步伐加快,中國老百姓在醫療、健康、旅游、職業教育、文化信息產業等服務領域的消費需求持續擴大。
『眼下受疫情影響,餐飲、旅游等接觸性聚集性消費受到明顯衝擊,要盡快將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紓困政策落實到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加大幫扶力度。』李清彬說。
擴大有效投資,是擴內需穩增長的重要發力點。意見提出,統籌利用現有財政資金渠道,支持消費相關基礎設施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符合條件的項目可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更好以投資帶消費。
『發揮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將推動供給提昇,創造消費新增長點,有利於國內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為消費潛力釋放『通梗阻』『暢循環』
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只有破除堵點卡點和障礙壁壘,消費潛力纔能更好釋放,經濟運行纔能循環順暢、『氣血充盈』。
聚焦健全消費品流通體系、破除限制消費障礙壁壘等方面,意見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緊盯短期消費恢復增長和長期持續發展的痛點堵點。
『系列舉措針對性很強,關鍵要不折不扣落實到位。』王蘊認為,從當下看,消費恢復增長需要更暢通的流通環境,而通過改革破除制約消費的障礙壁壘,既利於當前,又利於長遠。
培養農村消費市場,是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的新空間。
近年來,下沈市場在中國消費版圖中逐漸崛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我國農村地區約有600萬低速車客戶,是新能源汽車下鄉的潛在客戶;去年『雙11』京東來自下沈市場的新用戶佔比超77%;主攻下沈市場的蘇寧易購零售雲已達到11000家,覆蓋全國上萬鄉鎮……
『農村消費近幾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但仍存在許多制約消費潛力釋放的因素。』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說,要完善縣域商業體系,加強電商等平臺賦能作用,優化農村消費供給,進一步促進農村消費潛力釋放。
從更長遠的維度看,擴大消費需求,核心是增加消費主體的收入。
對此,李清彬表示,激發消費潛力,最根本是要通過穩就業、增收入提高消費能力,讓人們『能消費』;要逐步提昇公共服務覆蓋面和水平,解決群眾後顧之懮,讓人們『敢消費』;還要順應消費昇級趨勢,提昇產品和服務質量,讓人們『願消費』。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哈爾濱:防疫不松勁 春耕不誤時2022/04/26
- 倪萍發文悼念王玉梅:我們既是師生也是母女2022/04/24
-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