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小黃花,改變著許多晉北農民的命運。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大同,細致察看黃花產品並強調,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把大同黃花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鄉親們富而忘懮。2022年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雜志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中提出:『我在山西大同也看到,圍繞小黃花建成大基地,成了當地帶動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新華社記者近日走進大同雲州區采訪,探尋這株小黃花中蘊藏的百姓致富好故事。
小黃花大作為
對大同黃花產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安一平來說,少年時難忘的記憶就是在盛夏趁著星夜采黃花:衣袖上、褲腿上,都被露珠沾濕也全然不顧,手指翻動,啪啪啪啪……猶如彈鋼琴一般,一朵朵可愛的小黃花被摘下來,放進筐子。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不少雲州孩子都是靠著這份種植黃花的收入來交學費、補貼家用。但因為農村水澆地少,黃花種植總面積並不大。
邁入新世紀,農村水利設施逐漸進步,可是因采摘黃花極耗費人力,村民大多選擇種玉米,黃花種植面積越來越少。

不幸的是,種玉米和小雜糧帶來的收入也微薄,這塊貧瘠土地上的人們只能另想辦法擺脫貧困。
在雲州區西坪鎮唐家堡村,因為不想再窮下去,安一平同鄉中的『傳奇人物』安春霞和丈夫張順寶,也接連『折騰』了二十多年。
『反復嘗試怎麼能在地裡刨出錢。』安春霞說,他們養了6年牛、4年羊和2年雞,還在地裡種過糖菜、西瓜、大棚菜。
『能養的全養了,能種的全種了,就是沒有掙來多少錢。』安春霞說。
位於大同東邊的雲州區,在2014年時,十多萬人口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超過4萬。
『全國都要奔小康,雲州不能再窮下去了!』在安春霞夫妻反復試錯時,當地政府也在努力尋找幫助百姓脫貧致富的路子。
隨著脫貧攻堅號角吹響,一直作為『土特產』的小黃花要承擔起更大的使命。
掃除產業『攔路虎』
雲州區的火山群下,遍處是朵朵五瓣七蕊的『珍寶』。可就在幾年前,種黃花這事還讓當地百姓又愛又怕。
怕的原因有五:一怕種植前兩年沒收入,黃花的成熟周期長達3年;二怕采摘熬人,采摘黃花摘的是花蕾,必須凌晨采摘,而且采摘期長,達1個多月;三怕摘回來沒處晾曬,需要大量空閑場地;四怕旱地不能澆水,種植黃花必須要有水澆地;五怕產多了難賣。
雲州區下決心把黃花產業變成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為了打掉致富路上『攔路虎』,扶持政策接連而來:每畝黃花補貼500元、黃花種到哪裡水電路配套到哪裡、政府出面從全國招聘采摘工、全區中小學操場和有硬化場地的單位暑期為黃花晾曬騰地方、給黃花上自然災害和價格『雙保險』。
有了好政策,雲州區的一些村民開始躍躍欲試。安春霞、張順寶夫妻流轉了村裡300多畝土地,拿出30多萬元種上了黃花。『第三年黃花有了收入,一下賣了60多萬元。』安春霞說。到了第四年,種黃花的收入上了100萬元,張順寶夫妻竟成了雲州區歷史上第一個種地種出來的『百萬富翁』。
在掃除『攔路虎』過程中,當地也積累出發展特色產業的經驗:特色產業必須因地制宜,選准產品;小宗作物做成大產業,必須有規模,有規模纔有標准,纔有質量的把控;特色產業發展成大產業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扭轉老百姓的觀念還需要靠黨員乾部帶頭、能人示范……

事實證明,安春霞夫妻的成功可以復制。到2018年,雲州區全區黃花種植面積從不足1.6萬畝發展到17萬畝,產值達7億元,帶動全區農民人均增收3600多元。
就在這一年,雲州人終於摘掉『貧困帽』,走上『小黃花、大產業』的富民路。
綻放振興鄉村的力量
黃花,可食藥兩用。雲州火山區盛產的黃花還富硒,但知道這事的消費者不多,根本原因是產業發展不夠完善,難以形成品牌知名度。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山西考察調研,首站來到大同。他叮囑當地乾部,一定要保護好、發展好黃花這個產業,讓它成為鄉親們致富的一個好門路,變成群眾的『致富花』。
今年以來,47歲的安春霞除了參加區裡『巾幗領頭雁』致富宣講外,還要顧著自家黃花酒廠的生產,忙得像個陀螺。

大同黃花產業呈現欣欣向榮態勢。菜品、飲品、食品、功能產品、化妝品,五大系列100餘種黃花產品已經走向市場。
大同市鄉村振興局局長謝志海說,大同已建起了黃花國家現代產業園,黃花產品開始全鏈條開發。
但安一平等基層乾部認為,大同黃花的價值還沒有發揮到最大,仍需要加大科技研發,充分挖掘其附加值;在終端銷售上,懂品牌、會營銷的人還是太少,培養和吸引人纔勢在必行。
『保品質、拓渠道、打品牌』成為當地拓展黃花產業的發力點。
為了牽引產業鏈價值提昇,大同市委常委、副市長龔孟建說,一方面,通過標准制定,發力提昇產業質量;另一方面,不斷提檔昇級,延伸產業鏈條;同時堅持市場導向,優化線上線下銷售布局。

目前大同市黃花種植面積26.5萬畝中,綠色食品認證達到9萬畝。雲州區2021年先後在北京、上海等地建成4家黃花產品直銷店,由13家黃花生產企業組成聯合公司統一供貨,共同開闢市場。除了日常黃花食品,在黃花產業研究院,以黃花提純的多糖、多酚、皂?等為原料,正在形成高附加值新產品。
『食為佳餚』的文章越做越大,黃花『觀為名花』的旅游潛質也被挖掘。在大同市投入近億元打造的火山黃花田園綜合體,火山天路、忘懮大道、忘懮農場等23個精品旅游點,帶動旅游收入超過2億元。有600多年種植史的小黃花,正日益成為讓鄉親們致富的『振興花』。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20餘項涉稅業務就近辦!哈爾濱將拓展『社稅友鄰』服務站范圍2022/04/20
- 甜蜜依舊!關曉彤連續五年發文為男友鹿?慶生2022/04/20
-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