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走進老區看新貌】茶農喜提新收入 茶園兼把碳匯賣
2022-04-19 18:37:46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跟隨總書記的足跡,到革命老區去看看這些老產業的新變化。

  好生態帶來好發展茶園兼把碳匯賣

  在茶樹間輪種油菜和大豆,人工壓青作綠肥,這是武夷山當前熱門的生態茶園管理模式。既能有效替代化肥農藥,還能避免土壤板結,就是,有點辛苦。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就提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多年來,武夷山下了大功夫,開展茶農生態搬遷、整治違規開墾茶山、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2021年,武夷山實現茶產業產值超過120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多元。不久的將來,茶農還將喜提一份新收入。

  武夷山市星村鎮鄉村振興發展中心科技特派員梁繼旺:山頂、山腰跟山底都種植了闊葉林,套種大豆、油菜,都可以固定空氣中的碳。綜合算下來一畝(茶園一年)碳盈餘可以達到1噸左右,經過林業部門的認定後,茶農是可以賣碳匯的。

  如今,在振興茶文化、做強茶產業、發展茶科技,優化營商流通環境的同時,武夷山市正沿著九曲溪,將原有茶園改造,建設成高標准生態茶園,反哺生態環境。

  數字科技賦能沙縣小吃引領風騷

  沒錯,這就是沙縣最新推出的速食產品,只要5分鍾,就能衝泡一份沙縣拌面。目前已擁有蔥油、花生醬、藤椒等10多種口味,可供搭配的醬料還有番茄、油辣子等近40種。

  想品嘗更為傳統的沙縣小吃?沙縣人也有一套。不僅定期提供免費的制作培訓,還建了中央廚房!這是最新的自動化生產線,1秒鍾就能做好1個小籠包,單個包子還能精准地控制在20克上下。目前,沙縣全區每天可生產冷凍預制品近200噸,通過冷鏈物流配送到全國的門店。

  標准化、連鎖化統一管理,數字科技賦能。20多年來,曾經品質參差不齊、被人詬病的沙縣小吃,已轉型為國際品牌,開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門店總數超過9萬家。

  如今,沙縣小吃正在帶動鄉村振興。去年,做小吃起家的沙縣區俞邦村就獲評3A級景區。2021年,沙縣小吃產業的年產值已超過530億元,帶動了30多萬人就業,沙縣全區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000多元。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