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於都河畔。狀如風帆的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巍然矗立,標注過往的紅色榮光,也昭示眼下的昂揚奮發。
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最大的革命根據地,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區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原中央蘇區考察調研、緬懷革命先烈。讓包括原中央蘇區在內的革命老區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是總書記心中的牽掛。
『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蘇區的老百姓們。』
『加快老區蘇區發展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責任。』
『要推進老區蘇區全面振興,傾力支持老區蘇區特色產業提昇、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保障等。』
『共產黨就是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黨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後日子會更好!』
殷殷囑托飽含深情,溫潤人心,催人奮進。
春暖時節,穿行紅土地,耳聞目見的是城市鄉村的巨變新景,切身感受的是蘇區人民的感恩奮進。
田間地頭上,洋溢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幸福期許——
贛南老區,114.3萬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江西省於都縣梓山鎮潭頭村,紅軍英烈後代孫觀發的笑臉照,上了村口的『笑臉牆』。村裡富硒產業和旅游產業辦得紅火,孫觀發自家種養的富硒農產品成了熱銷貨。搞民宿、辦餐館、開超市,去年孫觀發家裡收入23萬多元,『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區的群眾乾勁正足。『尋根追味』成了『網紅打卡地』,老民宅成了新民宿,沙縣小吃邁向標准化、產業化……夏茂鎮俞邦村面貌日新月異,小吃業主俞和傳底氣更足:『當年做小吃,俞邦村走在前頭;如今,在創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我們還要再領風騷!』
綠水青山間,處處可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火熱實踐——
福建省龍岩市武平縣,被譽為全國『林改第一縣』。發端於武平縣的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經驗,為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出重要貢獻。領到全國第一本新式林權證的萬安鎮捷文村村民李桂林,見證著大山裡的變化:『曾經碗口粗的樹都難找,現在放眼都是大樹。』當年靠山吃山,如今『養山富山』,捷文村綠色經濟蓬勃而起,僅林下種植紫靈芝,就達1600多畝,每年帶動村民增收超過600萬元。
走進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茶陽鎮群豐村油茶基地,連綿山頭上的油茶樹綠意盎然。通過引入林業重點龍頭企業種植油茶,當地荒山變成了綠色生金的聚寶盆。『除了家裡的10畝油茶,還可以到油茶基地做除草、施肥等管護工作,一年可增加9000多元收入。』群豐村村民餘數珍說。目前,梅州市油茶種植面積達70多萬畝。
園區廠房裡,鼓蕩著爭創一流的志氣擔當——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中科拓又達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一款稀土永磁伺服電機,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風電、機器人等領域。聚焦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贛縣區『中國稀金谷』已擁有9個國家級創新平臺、16個省級創新平臺,吸引9個院士團隊入駐,產值近400億元。
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福建德爾科技有限公司的目標令人印象深刻——『創建世界一流電子化學材料基地』。該公司研發的高純度電子化學材料,多項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大山環繞的上杭縣,2020年新材料產業產值過百億元,2021年則接近200億元。
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深深融入原中央蘇區乾部群眾的血脈之中。『過去「鬧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如今振興發展也可以作表率。』這是原中央蘇區廣大乾部群眾的心氣和志氣。
今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贛州、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這片紅土地又將擔負起『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樣板』的重任。不忘來時路,闊步新征程,老區不老,風華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