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天氣回暖 『新農人』搶抓農時
2022-03-28 17:06:23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周仕興

   【春耕時節,我們在行動⑨】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前段時間,廣西持續低溫下雨,沒法備耕。現在,我們趁著天氣回暖,爭分奪秒趕上春耕進度,做好水稻育種播種工作,確保今年糧食增產豐收。』聯豐合作社理事長鄭成功一邊忙著一邊向記者介紹。

  在廣西賓陽縣的聯豐合作社的育秧工廠裡,人們正在加緊進行水稻工廠化育秧,擺盆、墊土、播種、澆水、覆土……整個流程有條不紊。莽莽田野上,數十臺拖拉機齊上陣,正開展土地翻耕和平整作業。

  農時不等人。為在清明前完成2000畝早稻種植工作,合作社40臺(套)機械設備全部投入育種、機耕、機插等環節,確保每天作業量達300畝左右。『我們選用的是優質雜交香稻。這種香稻具有抗寒抗溺特性,產量比常規稻每畝高出20%,今年產量預期能達1900噸至2000噸。』鄭成功說。

  為應對異常天氣等不利影響以確保豐收,工作人員在田間設立氣象站、水文站獲取精准數據,並利用賓陽縣『優質稻全產業鏈智能管理平臺』,通過在田間架設的攝像頭,隨時監測病蟲害等情況。他們還對現有農機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增設無人機設備,在植保環節做好防控。

  賓陽縣是廣西糧食重要產地之一,在當地『水稻種植圈』,無人不知鄭成功。今年34歲、學經濟出身的鄭成功,將經濟學知識用於種糧事業。2015年,聯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初成立時,他便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規劃』。如今,經過7年發展,合作社已完成土地流轉核心面積近2000畝,配備涵蓋工廠化育秧、機耕、機插、統防統治、機收、烘乾、精米真空包裝等現代農機設備80餘臺(套),整套設備貫穿於整個水稻生產全程。

  眼下,鄭成功已由一位農民轉型為農業職業經理人。他不僅自己投身農村農業事業,也積極培育一批年輕的新型農人。每年春節期間,外出務工年輕人返鄉,他便挨家挨戶登門動員他們留下。在他的動員下,不少年輕人紛紛選擇留下,加入聯豐合作社。

  如今,在育秧工廠、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年輕人操作農機進行春耕生產的身影。85後青年黃文貴,2019年回鄉加入合作社,參與水稻生產全面工作。『在這裡工作,時間比較自由,既能照顧到家人,還能免去很多日常開銷,每年薪資最低都有6萬元,比在外打工強不少。』

  『同為年輕人,我不僅要關注他們的當下,還要考慮他們的未來。』農忙之餘,鄭成功請來農機師傅,教授年輕人駕駛和維修技術,讓他們既能務工掙錢又能學到一技之長,在廣闊田野裡施展拳腳、實現夢想。

  『種田種地沒前途的舊觀念早已過時了!現在農業收益越來越好,年輕人都願意回到農村發展。』同為80後的新橋鎮富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忠富告訴記者,他的團隊中最年輕的僅21歲,侄子大專畢業後也回村學習農業植保技術和農機操作,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8日01版)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網絡中國節·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