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圖片
搜 索
『未來之城』雛形呼之欲出——給『五歲』的雄安畫個像
2022-03-24 08:43: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李鳳雙 張濤 閆起磊

  這是建設中的雄安新區城市計算中心項目(1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駱學峰攝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雄安又迎來一個春天。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五年來,這裡從『一張白紙』到塔吊林立,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開發建設同步推進的關鍵時期。

  這座承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未來之城』,城市框架正全面拉開,一批標志性工程投入使用,首批疏解項目進入實質性選址建設階段……

  融入無數人夢想的雄安,正在加快顯雛形、出形象,一步一步將夢想變為現實。

   『三座新城』同步立體化拔節生長

  驅車行駛在雄安新區未來的主城區——啟動區,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建設場景。

  與一年前『天蒼蒼、地茫茫』不同的是,如今內部主乾路和次乾路已全部建成,可以暢通抵達正在建設中的重點項目工地。啟動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波說,這裡的每一天都變化明顯,隔一段時間就會多出一條路。

  規劃面積38平方公裡的啟動區是雄安新區率先建設區域,也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要承載地。《經濟參考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有的建設項目已經封頂,有的正在打地基。在被稱為『核心區』的一片區域,分布著北京援建的北海幼兒園、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四中、雄安宣武醫院等『三校一院』項目,其中北海幼兒園已竣工交付,史家胡同小學和北京四中室內精裝修基本完成,雄安宣武醫院一期主體結構已封頂,預計明年移交……

  這是雄安新區容東片區華望城項目夜景(1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駱學峰攝

  高標准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打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最終要落實到每一個具體項目上。截至去年底,新區累計完成投資3500多億元。著眼於城市顯雛形、出形象的總體目標,今年將安排230多個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000多億元。

  雄安,有著鮮明的新時代印記,城市規劃是讀懂這座城市的密碼。

  60多位院士、國內外300多支高水平規劃設計團隊、3000多名技術人員夙興夜寐精心編制雄安規劃。可以說,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關注度最高、動用機構最多、涉及領域最廣、集聚人纔最多的一次城市規劃編制。

  河北省委、省政府認真履行主體責任,雄安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全面履行屬地責任,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質量發展雄安新區。

  如今,規劃藍圖正在從紙上到地上,一步一步變為現實。雄安新區設立五年來,地上、地下、雲上三座新城同步推進。

  環城市外圍道路、內部骨乾路網、城市生態廊道和水系構成的雄安新區城建『四大體系』基本形成,城市框架正全面拉開。

  未建城、先植綠,是雄安的一個新理念。五年來,『千年秀林』工程已累計造林45.4萬畝,雄安郊野公園、悅容公園等一批高品質休閑設施投用,雄安新區森林覆蓋率由11%提高到32%,營造出『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

  啟動區中部的中央綠谷,被建設者們稱作雄安的『中央公園』。這一因地勢開發而成的生態廊道,總長度13公裡,總面積1.7萬畝。中央綠谷呈X形狀,兩側是寬闊林帶,中間是水系,重點設計了三個人工湖,結合周邊地塊功能規劃了錦繡川、未來畔、風尚洲、同樂溪、悅秀灣、知行谷等多個主題公園。整個水系預計6月底通水後,將與下游整體水質為Ⅲ類的白洋淀連通,未來可望通船。

  這是雄安新區白洋淀風光(2021年8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由秀林、綠谷、淀灣組成的生態空間骨架,形成城淀相望、城綠相融、自然開放的城市空間。沿生態廊道自北向南,將布局科學園、大學園、互聯網產業園、金融島、總部區等城市功能。

  先地下、後地上,讓未來城市既有『面子』又有『裡子』。

  雄安新區科學規劃城市『大動脈』,水、電、氣、暖、網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管線全都集納在地下數百公裡綜合管廊中,這座城市蜘蛛網式線纜不見了,『馬路拉鏈』銷聲匿跡。

  在雄安新區首個集中建成區——容東片區,目前已入住3萬餘人,1700棟建築全部交工後將容納17萬人。這裡地面上窄路密網,車輛全部地下行駛,如何保證一路暢通?雄安新區智能城市創新聯合會副秘書長謝秉鑫說,他們正在開展地下5G基站建設的研究,不久將實現車輛地下導航。

  今年72歲的容城縣羅河村張廣懷和老伴去年11月搬進了容東新家,他用『一步登天』來形容自己的新生活。『這裡文化活動站、養老驛站、學校、醫院等設施齊全,我和老伴每天堅持鍛煉身體,多享受一下美好生活。』張廣懷說。

  看不到的『雲上雄安』也在同步進行。這裡建成全國首個城市智能基礎設施平臺:城市計算中心是『大腦』,負責各類智慧城市系統的運算和存儲功能;物聯網平臺和視頻一張網平臺負責統一管理城市內的物聯網設備和視頻監控設備,類似人體的『神經』;CIM平臺是現實世界在數字世界的孿生鏡像,新區每建設一棟樓,都會在數字雄安平臺上生成一棟數字大樓。

  工作人員在雄安數字交通實驗室介紹數字交通實驗室項目(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駱學峰攝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開新局

  雄安新區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首先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五度春秋,斗轉星移,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首批標志性項目加快推進。

  中國星網集團是去年4月新成立的央企,其對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乃至航天科技的發展意義深遠,這也是首家總部注冊落戶雄安新區的央企。在啟動區,中國星網集團總部項目已完成選址,施工圍擋、土地平整等工作均已完成。

  繼中國星網集團成立後不久,由中國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重組後的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化工企業,同樣將總部注冊在雄安新區。

  中國華能集團是落戶雄安新區的一家『老牌』央企。去年12月28日,在雄安新區與中國華能集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上,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表示,這是深入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實踐。他們將以此為契機,將華能雄安總部打造成為央企疏解工作的標杆典范,為央企總部搬遷積累成功經驗。

  落地雄安,華能將聚焦服務國家能源安全、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布局一批聯合創新平臺,助力雄安打造國家級能源電力創新高地。

  為服務疏解項目落地,雄安新區健全『指揮部+管委會+工作專班+綜合服務中心』疏解服務機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個班子、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機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流程服務。

  中國雄安集團基礎建設公司啟動區項目部業務經理趙路輝說,為保障重點項目開工建設,他們把『工位』搬到工地上,協助開展前期准備工作,修建進場施工臨時路,遇到困難隨時協調解決。

  『雄安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起勢良好。』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丁進軍說,除了首批3家央企總部外,央企在雄安設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達100餘家。在京部屬高校、醫院疏解步伐也逐步加快,首批4所高校、2家醫院建設項目正抓緊推進。

  加快北京高校、醫院、央企總部、科研院所等疏解力度,積極引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高端高新產業,強力推進啟動區產業園、科學園、大學城、金融島、創新坊建設。

  作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樣板間』,雄安啟動區通過打造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捷的良好環境,不斷提昇承載力、集聚力和吸引力。

  這是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2021年7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雄安新區啟動區規劃實行普及高品質、貫通式培養的基礎教育,將建設高中4所、初中6所、完全中學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小學17所、幼兒園35所,雄安體育中心、圖書館等公共設施也在緊鑼密鼓推進……

  為解決今後人們生活的問題,啟動區配套了多種業態的住宅。在中交啟園、招商蛇口兩個項目工地,一排排9至14層的建築拔地而起。中交啟園項目經理陳春革說,這裡規劃有48棟住宅樓,涵蓋商品房、共有產權房、企業自持等形式,另外還有1座星級酒店,能夠充分滿足外來人員的需求。

  按照規劃,雄安新區昝崗組團雄安站樞紐片區也是重點承接平臺。站在中交未來科創城『未來源點』建築頂樓眺望,京雄高鐵雄安站附近,塔吊林立,『站城一體』的輪廓逐漸清晰。

  中交未來科創城項目負責人於磊說,在880畝的土地上,將打造集居住、商業、辦公為一體的高質量城市建築綜合體。完善的配套、便捷的交通,將吸引一批高端高新產業入駐。

  一批高端高新民營企業也在雄安新區紮根創業、加快成長,已有3700餘家北京來源企業到雄安創業發展。

  2019年在雄安成立,2020年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河北雄安億晶雲科技有限公司與新區發展走出一條同頻共振之路。

  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傅超陽毅然辭掉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到雄安創業。他說,這裡發展的背後是國家戰略,平臺高、創業成本低,政策紅利正加速釋放,具有足夠的發展空間,自己決心與雄安共同成長。

   『樣板之城』吸引力持續增強

  打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建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是黨中央賦予雄安新區的重大任務。

  創造『雄安質量』,人纔支橕是關鍵。2022年首月,雄安新區召開的第一個重要會議便是人纔工作大會,提出全面實施『雄纔計劃』,加快聚集支橕疏解、創新創業新人纔,全力建設人纔特區和高端人纔聚集區。

  『雄纔計劃』明確建立包括教育、醫療、住房、稅收獎勵等在內的『菜單式』人纔待遇政策包,確保疏解單位和人纔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好。

  從知名外企『跳槽』的『75後』副研究員劉志忠,從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學成返鄉的『85後』容城縣人張偉,以及從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畢業的『95後』趙陽洋……這些追夢人齊聚中科院雄安創新研究院,在一處臨時辦公園區裡,共同組成一個創新創業團隊。

  2019年12月,中國科學院與河北省政府簽署協議,合作共建『雄安創新研究院』。在雄安新區啟動區建設雄安創新院科技園區,在啟動區外預留雄安創新院成果孵化園區建設用地。目前,研究院啟動區項目已完成選址,並開啟前期建設工作。

  『我們的戰略定位是,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以應用研究為牽引,重點突破產業基礎性關鍵技術、新興產業核心技術和開闢新領域的變革性技術,推動研究成果轉移轉化,支橕雄安新區相關行業領域創新發展。』雄安新區培養的首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雄安創新研究院院長祝寧華說。

  據雄安新區公共服務局負責人介紹,政策服務支橕體系在陸續完善,目前新區已推出積分落戶政策,對急需的特殊人纔可開通落戶直通車,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預計未來三年可提供約1355萬平方米、約14萬套住房,可滿足各類人纔需求。

  瞄准科技創新需求,雄安新區專門出臺政策支持先期建設一期科技孵化器,為科技企業導入創造前期基礎條件。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雄安智繪未來科技孵化器了解到,這裡已集聚了新一代網絡實驗室、數字交通實驗室、眼神科技等一批科創類企業,聚集科研人員600餘人。

  『我們即將在雄安推行智能信號控制系統,助力新區打造成數字交通創新高地。』雄安數字交通實驗室負責人任大凱告訴記者,實驗室集聚了來自中國移動、清華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纔,也吸引了東風汽車等車企和相關智能化設備制造商集聚合作,初步構建形成了一條產學研創新鏈條。

  截至目前,新區累計選錄招聘清華、北大等『雙一流』高校人纔1000餘名,柔性引進院士、專家等高端人纔12名,項目合作引進規劃建設重點領域人纔100餘名。中央部委、北京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累計選派近300名掛職乾部到新區參與建設。新增各類創新創業人纔1.3萬餘人。

  雄安新區提出『十四五』期間新增創新創業人員100萬的奮斗目標。

  『全力打造乾事創業熱土,用更優質的「土壤」加快集聚吸引新人纔,為高標准高質量建設新區提供堅實支橕。』雄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萬岷說。

  好的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於善江說,新區以一種服務的心態、『店小二』的思維、『保姆式』的服務,為每一家到雄安的市場主體和單位做好服務。

  ——優化管理體制。雄安新區實行大部門制和扁平化管理,工作人員實行聘任制和年薪制,全面實行權責清單制度。努力打造一支優秀穩定、能擔當重任的骨乾基礎乾部隊伍。

  ——優化『放、管、服』。推進『一會三函』審批,使建設項目開工審批環節由數十個減少為4個,項目制度性成本大幅下降。努力實現『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一枚印章管到底』的行政審批模式,切實提高辦事效率。去年3月,北京與雄安新區政務服務『綠色通道』窗口開通,目前雄安新區對北京推出1161項事項,北京對雄安新區推出234項事項,均實現『跨省通辦』。

  ——優化乾部作風。設立『馬上就辦』辦公室,開展『不說不』行動。建立健全組織謀劃、協調推進、督查落實『三大體系』,堅決破除『庸、懶、散』問題。

  市民在雄安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駱學峰攝

  百度智能雲、百度商業智能實驗室近日聯合發布的《雄安新區2021年大數據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入駐雄安的創新科技企業為258家,超過新區自設立至2020年底的總和,去年新區常住人口同比增長4.5%。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寧高寧到新區實地考察後表示,作為首批注冊落戶雄安新區的央企,中國中化將更加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參與到新區建設發展中,推進人纔鏈、產業鏈、資金鏈在新區深度融合。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雄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系統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和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雄安新區在承接中促提昇,在改革發展中謀創新,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一極、高質量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標志。『未來之城』雄安,正朝著『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城市闊步邁進。(記者 李鳳雙 張濤 閆起磊 參與記者:齊雷傑、白明山)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