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人纔、孵化平臺等支持加速落地
專項規劃密集出爐多地推『專精特新』定制禮包
近段時間,安徽、重慶、山東、黑龍江等多地密集出臺『專精特新』專項規劃,明確未來3年『專精特新』企業培育目標,在資金、人纔、孵化平臺等方面推出定制禮包,鼓勵大企業開放技術、市場、標准等創新資源,圍繞產業鏈扶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也需進一步因地制宜,提高政策的針對性。
專項發展規劃密集出臺
近期地方紛紛出臺支持專項政策,明確未來3年培育目標,通過財政獎補等具體舉措,激發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的湧現。
安徽提出,到2025年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000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500家,並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補100萬元和200萬元。重慶提出,到2025年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達到2500家和300家,整合中央及市級財政資金,每年遴選100家左右相關企業進行重點培育,給予重點資金支持。此外,山東、吉林、黑龍江等地也紛紛敲定發展目標,出臺相關政策。
在梯度培育的基礎上,不少地方聚焦資金、人纔、孵化平臺等方面,因地制宜謀劃相關支持舉措。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正在與全國股轉公司、北京證券交易所積極對接,以推動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為契機,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成長培育機制,加強精准服務、加大資金支持、做好上市培育,優化要素供給和產業發展生態。
甘肅省工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陶英平表示,將通過財稅扶持、融資服務、降本減負、援企穩崗、開拓市場、品牌建設等措施精准施策,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立『一戶一檔』成長檔案,全面實施『一戶一策』精准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表示,當前多地紛紛出臺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專項政策,聚焦梯度化培育優質企業群體、提昇企業創新能力、運用資本的力量助力企業發展等多個方面,將進一步大力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質擴量增效,促進『專精特新』企業在細分市場和產業鏈關鍵環節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在資金、人纔、孵化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工信部日前也表示,將加大『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力度,今年計劃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00家以上,帶動各省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達到5萬家左右。
重點發力補鏈強鏈
在數量不斷增加的基礎上,多地將進一步提昇『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推動其在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作為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今年3月初,銀河航天自主研發、批量研制的六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順利入軌,銀河航天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劉暢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這批量產衛星的研制過程中,銀河航天自研產品所涉及元器件達到上千種,90%以上實現自主創新研發。
『在整個研制過程中,北京市經信局在共性技術研發應用、專業技術、合作對接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政策支持,助力企業加快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聯合上下游企業構建商業化供應鏈。』劉暢說。
不止北京,各地正進一步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成為補鏈強鏈的重要支橕。
安徽提出,實施補鏈強鏈工程,編制『重點領域補短板產品和關鍵技術攻關指導目錄』,鼓勵『專精特新』企業與強院強校強所合作建立實驗室,積極參與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競爭賽馬等科技攻關。山東將實施產業鏈協同工程,全面梳理重點產業鏈高端提昇和短板突破的目標方向,每季度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定向發布重點項目合作、關鍵技術攻關、大宗物資采購等供需目錄。
不少地方將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作為關鍵一招,鼓勵大企業開放技術、市場、標准等創新資源。
重慶提出,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平臺,鼓勵『鏈主』企業發揮引領支橕作用,開放市場、創新、資金、數據等要素資源,促進更多『專精特新』企業融入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甘肅則聚焦產業鏈協同,提出制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產品或服務目錄,向中央和省屬國有企業進行推薦,推動中小企業融入產業鏈、供應鏈。
需強化精准施策能力
在業界專家看來,當前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需要進一步因地制宜,提高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與幫扶的計劃性和針對性,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
『利好政策的扶持下,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湧現和成長,對區域發展帶動作用很大。』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賽迪顧問副總裁侯雪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她同時指出,個別地方缺少全方位、多維度、實時動態的企業監測和決策分析,導致企業培育與幫扶中計劃性和針對性不夠,對不同類型企業、關鍵產業發展無法區別輕重緩急,梯度配置資源,政策實施與落實無法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侯雪建議,需進一步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快構建『專精特新』企業標准體系和評價機制,包括建設『全網上、一站式、全周期、動態化』的『專精特新』企業服務平臺,實現優質企業精准畫像、動態預判和梯度培育,有效分配資源,同時利用平臺密切企業家與政府、與上下游等各環節溝通和協調,優化資源配置。
與此同時,業內指出,『專精特新』企業絕大部分為民營企業,在資金、人纔等方面吸引資源能力不足,不少企業仍難以融入大型企業、『鏈主』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
『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過程中往往需要整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政府相關產業管理部門、科技中介服務部門、終端用戶等方面的資源。』孫文凱表示,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保障,下一步,各地應繼續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與大企業建立合作,為龍頭企業、大項目、大工程協作配套產業鏈提供配套產品和服務。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延壽縣女法警『變身』冬奧裁判員2022/02/11
- 鄧倫偷逃稅經提醒整改仍不徹底 具體怎麼回事?2022/03/15
- 北京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