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題:『要先立後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從全國兩會看正確認識和把握『雙碳』目標
新華社記者
『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後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於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
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近一段時間,就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進行闡述,對這一關系中國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作出科學指引。
代表委員們表示,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紮紮實實推進『雙碳』工作。
『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伙先扔了』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雙碳』背景下,煤炭產業要不要發展?怎麼發展?如何確保能源安全?

這是2021年12月8日拍攝的中節能(甘肅)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玉門昌馬風電場的風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范培珅攝
5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審議現場,來自國能包頭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的賈潤安代表,就煤化工產業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了發言。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指明方向,我們要盡全力提高煤炭作為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開啟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新階段。』賈潤安代表表示。

這是貴州省威寧縣平箐光伏電站和大海子風電場(2018年3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必須立足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現階段,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
總書記諄諄囑托:『不能把手裡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說,推進『雙碳』工作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要堅持先立後破、穩妥推進,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我們不搞「碳衝鋒」,也不搞運動式「減碳」,有力有序有效推進「雙碳」工作。』何立峰說。
當前,國內煤炭和電力供應保障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國際市場上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我國作為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立足國內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對於穩經濟、保民生至關重要。

這是廣東省茂名市濱海新區在建的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園(2021年11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瑞平攝
廣東既是經濟大省,也是能源消費大省。『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力度、節奏必須要與能源保供和保障民生的需求相協調,在減排過程中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平穩過渡轉型。』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偉代表說。

這是華電福清海壇海峽海上風電項目首臺海上風電主控系統國產化機組(右)(2021年5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華電集團董事長溫樞剛表示:『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能源企業要在確保安全環保的前提下保發電、保供熱、保民生,在保供穩價上率先發揮帶頭作用。』
『既要堅定不移,又要科學有序推進』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也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堅定不移,又要科學有序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實現『雙碳』目標,必須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說,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還在深入推進,能源需求也會不可避免繼續增長。『推動「雙碳」短期內不能放棄傳統化石能源,更不能背離經濟發展這條主線。關鍵是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代表認為,要一手做『減法』,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一手做『加法』,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昇級。

這是華新燃氣山西藍焰煤層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的一處鑽井現場(2021年6月2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曹陽攝
『作為能源大省,山西要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同時加快推動煤炭清潔化利用,實現自身綠色低碳轉型。』山西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李晉平代表說。

在山西省靈石縣兩渡鎮,山西焦煤汾西礦業兩渡煤業公司在矸石山上建起來的公園(2018年9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詹彥攝
『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
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辦事情一定要掌握這麼一個原則,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
『努力實現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在降碳的同時確保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核心是減污降碳、節能降耗,推動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全國人大代表、陝西榆林市委書記李春臨表示。

這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境內的大唐青海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光伏電站一角(2020年7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攝
近年來,歐洲大力淘汰或限制煤炭發電,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展較快。但可再生能源穩定性不足的問題隨之凸顯。
何立峰介紹,我國在沙漠、戈壁、荒漠規劃建設4.5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同時,周邊煤電企業堅持先立後破。『這將帶動周邊清潔高效的煤電和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建設。』

這是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一家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拍攝的准備出售的風電機(2018年4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劉磊攝
『內蒙古正在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深挖清潔能源富集的潛力,改變「一煤獨大」的局面。』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廳長張磊代表說。
溫樞剛代表說,華電集團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按照『先立後破』的要求,將風光電作為公司中長期增量主體,積極發展水電,持續推動煤電功能調節型電源定位,積極謀劃和穩妥拓展儲能、氫能等新興業務發展,布局低碳減碳零碳技術。(記者安蓓、高敬、張辛欣、熊爭艷、劉夏村、戴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