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綜述:融入國家發展要有大作為——港澳代表委員的新征程展望
2022-03-07 08:32: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綜述:融入國家發展要有大作為——港澳代表委員的新征程展望

  新華社記者陳舒、周文其

  『雙向交流促雙贏』『主動作為謀新機』『對國家和港澳發展充滿信心』,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香港特區、澳門特區代表委員,在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感受著國家規劃帶來的廣闊機遇,為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出謀劃策,滿懷信心奮進新征程。

  以『港澳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支持港澳參與『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自貿區建設;『十四五』規劃為港澳確立新發展定位,指明新發展路徑……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對香港、澳門來說,這是充滿機遇的時代,有大展身手的舞臺。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亮星在香港金融領域『摸爬滾打』幾十年。在他看來,香港作為通向內地的門戶,與世界高度接軌,在金融、創科、匯聚人纔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香港可以為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貢獻』。吳亮星說,跨過新冠肺炎疫情這道坎,香港能繼續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對於這一點,我很有信心』。

  在澳門,平均每百人就有一個社團。用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街坊總會理事長吳小麗的話說,大家都是街坊,人情味是這個城市的獨特風景,也是澳門養老服務的一大特色。

  『澳門的社服機構起步較早,已探索出一套相對成熟的養老服務模式,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方面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吳小麗說,很高興看到『健全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被納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希望今後加強與內地的交流,推動更多澳門社服機構進駐內地。『期待與內地同行一道,為國家應對老齡化作出更大貢獻。』

  大灣區建設將拓寬港澳自身發展空間

  自2017年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連續六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港澳代表委員眼裡,港澳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極大拓寬自身發展空間。

  『產業結構單一、發展空間不足是長期困擾澳門發展的主要問題。』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歸僑總會會長劉藝良說,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建設,無疑為澳門發展開啟了新空間,為加速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供了時代機遇。

  劉藝良認為,橫琴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最便利、最適宜的新空間,是澳門未來發展的新出路。澳門要更好發揮優勢,關鍵要做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這篇文章。今年兩會,他的建議也聚焦於此,包括推動深合區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措施、推動澳門優勢產業到橫琴發展等。

  生於?房、長於公屋、長大後又創過業,這樣的經歷讓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吳傑莊深知改善民生、解決青年向上流動問題的重要性。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和前海方案的出臺,他認為恰逢其時。

  『通過前海平臺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廣闊腹地,香港企業能夠以專業服務對接實體經濟、發展創業創科,香港年輕人也能有更多元的就業選擇空間。這對香港的未來非常重要。』吳傑莊說,特區政府去年提出的建設香港北部都會區的構想,將給香港乃至整個大灣區帶來機遇。北部都會區鄰近香港的創新科技產業及深圳,地理位置優越,兩地集群式發展將為香港創新科技的發展提供重要平臺,進一步優化香港產業結構。按照特區政府規劃,建成後的北部都會區可滿足約250萬人口的居住需求,可以緩解香港的住房問題。

  港澳各界當主動對接積極作為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十分珍惜參政議政的機會。『這幾年的經歷讓我更加了解國家政策,更深刻認識到香港與國家是命運與共的。要用好政協委員身份履職盡責,為香港、為國家做更多實事,這是我們的責任。』

  在他的計劃中,回到香港第一件事就是要向民眾宣介好兩會精神,幫助民眾了解國家政策中蘊含的機遇。『等到疫情得到控制後,我還想繼續推動更多港青走進內地,幫助他們了解國家最新發展成果。』

  『這次來兩會聽到很多有價值的內容,比如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到中醫藥振興發展,澳門特區政府也提出加大力度發展以中醫藥研發制造為切入點的大健康產業。』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表示,下一步希望在推動內地和澳門中醫藥標准互認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港澳代表委員看來,未來充滿希望,關鍵是要有積極主動作為的心態,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國家的經濟發展強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一點對香港社會同樣適用。香港國安法的出臺、選舉制度的完善,加上去年兩場選舉的成功舉行,使得「愛國者治港」原則落地生根,香港從此有了更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陳勇說,待疫情得到控制後,發展仍是香港社會的第一要務。

  『屆時,期待香港社會各界抖擻精神再出發,在各自領域奮發有為,許香港一個更美好的明天。』他熱切期待。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一起向未來——2022全國兩會融媒專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