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雙減』實施後,哪些『隱性』問題需被『看見』?
2022-03-05 08:28:19 來源: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兩會觀察)『雙減』實施後,哪些『隱性』問題需被『看見』?

  中新社杭州3月4日電(謝盼盼 童笑雨)教育問題,依舊是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雙減』更是被頻頻提及。『雙減』實施後,哪些『隱性』問題需要被『看見』?

  『雙減』後教培行業教師何去何從?

  2021年7月中國『雙減』政策出臺,明確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落地後取得積極成效,不過,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寧波鎮海中學黨委書記張詠梅關注到了一個『隱性』問題:『雙減』後教培行業教師何去何從?

  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張詠梅的目光一直在行業最新動態上。去年全國兩會,她的議案是如何為校外培訓降溫。今年,她關注如何讓教培行業教師回流公辦學校。

  她說,此前,在『雙減』政策的嚴格監管下,不少機構因經營困難,紛紛裁員。不少曾從學校『出走』並在教培行業任職的教師『又迫切希望重新回到公辦學校』。調研發現,部分地區的教育部門開闢『綠色通道』,允許這些脫編教師『重新建檔』取得事業編制。

  張詠梅表示,讓優秀的教培行業教師以合理的方式補充到公辦學校是一條可行路徑,在一定程度上能提昇學校教育質量。但如何在幫助他們再就業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障其他在職教師的權益仍值得深思。

  她建議,要科學設置教師招考條件,公辦教師編制『逢進必考』的原則不應被打破。可通過定向招考等方式,將優質教培機構教師填補到教育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和學校。

  此外,張詠梅提出,還要充分考慮在職教師權益。『如若這批教師帶職稱、教齡回歸學校,必定對原有在校教師的職稱評定產生「擠出效應」。』

  在教齡認定方面,她建議,重新進編就要教齡歸零重新計算。在職稱評定方面,帶職稱回歸的享受相等待遇,但不佔用其他教師職稱名額,或適當上調所在學校職稱比例,讓更多年輕教師安心從事教育事業。

  『雙減』真的減負了嗎?

  除了教培教師的歸屬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韓平關注的是『「雙減」之後,學生為什麼還累,教師負擔為何增加』。

  『「雙減」之下,校外培訓機構的熱度下降了,但家長的焦慮還是存在。』韓平說,關鍵在於考試招生制度仍未改變,分數依然是昇學的剛性指標。

  他建議,『雙減』要綜合施策,下一步需聯動教育評價改革,推進綜合素質評價在中高考的應用。如中考階段提高優質高中分配名額,高考錄取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實際使用中並未得到高校和高中的完全認可。』韓平建議,應加快高校錄取方式改革,可選擇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進行試點,推進綜合素質評價。同時,要打消高校的顧慮,控制綜合素質評價結果與高校招生錄取『硬掛鉤』後可能帶給高校的風險,教育行政部門應對高校作出的錄取結果充分信任。

  而為了讓『雙減』落到實處,韓平表示,還應打通職業教育學生上昇通道,完善職教高考招生制度。(完)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一起向未來——2022全國兩會融媒專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