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透視信任度滿意度背後的中國密碼
新華社記者
近期,全球知名公關諮詢公司愛德曼發布的『愛德曼信任度晴雨表』顯示,2021年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達91%,在28個受訪國中名列榜首。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連續十年在中國開展的民調結果也顯示,中國民眾對政府滿意度連年保持在90%以上。
人民的信任度、滿意度十年來始終處於高位,這背後有著怎樣的『中國密碼』?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始終贏得人民信任,其秘訣一言以蔽之:永遠以人民為中心。
(一)算清人心向背的政治賬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百年大黨屹立世界東方,擎起一個民族的復興夢想。時代巨變之中,一切為了人民,是永恆不變的主旋律。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表達共產黨人對人民的無限深情。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的十八大以來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歷程,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砥礪初心、一心為民的奮進歷程。
2012年11月17日,上任伊始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亂?失民心而已!』此後,他又反復敲響警鍾:『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對我們這樣一個長期執政的黨而言,沒有比忘記初心使命、脫離群眾更大的危險。』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對『人民的心』,習近平總書記看得很重。在他心中,始終有一本關乎人心向背的政治賬。

雲南尋甸縣金所街道草海子村的農婦在采摘蠶桑葉(2020年5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當地大力發展蠶桑等特色種養殖和加工產業,帶動農民脫貧增收致富。新華社記者楊宗友攝
這是『一個人都不能少』的精准脫貧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深入基層訪貧問苦,察民情、聽民聲、納民意,行程萬裡,步步情深。
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上兩度出現這令人動容的一幕:44名來自河北阜平山區的孩子,在全世界的注目中,以天籟般的清澈童聲,唱響奧林匹克會歌。
人們不會忘記,2012年12月,剛剛就任總書記不久的習近平,頂風踏雪,專程來到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看真貧』,發出脫貧攻堅動員令。
千年夢想,百年夢圓。到2020年底,包括阜平在內的中國所有832個貧困縣均已告別絕對貧困。次年,中華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人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這是一張拼版照片,上圖為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高川鄉茅香村群眾林興聰(右二)、李芸香(右三)和家中的老人、孩子在重建中的住房前留影(2009年1月25日,新華社記者江毅攝);下圖為林興聰(後右三)、李芸香(後右四)一大家13口人在房前留影(2021年5月4日,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新華社發
『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
這是『得罪千百人,不負十四億』的反腐斗爭賬——
2022年1月26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書記周江勇,國家開發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何興祥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腐敗和反腐敗較量還在激烈進行,並呈現出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征』『要保持清醒頭腦,永遠吹衝鋒號,牢記反腐敗永遠在路上』……1月18日,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擲地有聲。
持續9年多,『打虎』『拍蠅』『獵狐』絲毫不歇腳、時刻不停步,為了什麼?
『人民群眾最痛恨腐敗,我們必須順應民心』『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
孰輕孰重,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有著鄭重的掂量。
這是『100-1=0』的公平正義賬——
『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一『法治公式』,振聾發聵。
2017年春節前夕,被看押4年多的雲南?臘縣村民盧榮新被法院二審宣判無罪,回到闊別已久的家中。冤案昭雪的背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實現歷史性變革。
從依法堅決糾正一批冤錯案件,到嚴厲懲治執法司法腐敗,再到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心推動下,新時代的中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2022年1月26日下午,又是一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冒著風雪嚴寒,再次到基層給群眾拜年。這一次,他來到山西臨汾。
餐桌上是香噴噴的紅燒肉、酥肉、丸子,鍋裡燉著熱氣騰騰的羊肉,儲藏室裡糧食蔬菜儲備充足……向總書記說起近年生活變化,汾西縣僧念鎮段村村民蔡文明感慨:『我們趕上了好時代,都是托共產黨的福、托總書記的福。』
『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一年比一年過得好。』習近平總書記回應。
風雪無阻,一路同行。『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唯一選擇就是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為人民群眾幸福生活拼搏、奉獻、服務。這種執著追求100多年來從未改變』……
唯有初心,能扛時間滄桑;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一個把人心向背看作生命線的政黨,一個團結人民不斷創造幸福生活的國家,怎能不贏得人民衷心信任與熱愛?
(二)答好攻堅克難的必答題
『為什麼中國人如此信任政府?』
在有美國版『知乎』之稱的『問與答』網站,這一問題引發持續討論。
『中國政府總是為民眾的最大利益行動。』
『比如救災,中國政府可靠得多!』
……
『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
今天的世界,人類面臨諸多共同挑戰。從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到關乎生存的氣候變化問題;從復蘇乏力的世界經濟,到影響民生的就業難題……無不是對各國執政團隊的『大考』。誰能更好地解決這些難題,誰就更能獲得人民的信任。
『人民至上』,中國行勝於言。

趙淑華(右一)指揮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搬運盒飯(2021年2月15日攝)。趙淑華是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團結街道文化社區副主任、網格長,臨近退休的她毫不猶豫投身抗疫一線。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抗擊疫情,全力護佑生命——
疫情持續蔓延,給各國反復帶來『壓力測試』。面對突如其來又曠日持久的大仗、硬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生命至上。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剛出生的嬰兒,到百歲老人,不放棄每一位病患。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中國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
在2022年度愛德曼『信任度』報告中,中國公眾對醫療機構信任度高達93%,從一個側面印證著中國的抗疫成效。
出色的抗疫斗爭,是中國應對危機卓越能力的生動縮影。疫情暴發之初,通過電視電話會的形式,習近平總書記直接給全國17萬名縣團級以上乾部開會,從最高領導人到一線戰斗員,將任務一竿子插到底,中國共產黨超強的領導力、組織力、動員力、執行力令世人贊嘆。
致廣大而盡精微。
網格長,是吉林長春綠園區銀融社區祝蘭紅的『新職業』。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封閉區、封控區、風險區周邊區域,最小封控單元精准到一棟樓、幾家人……大疫之下,各地織密基層防疫網絡,打通社區服務『最後一公裡』。
無論是肆虐的疫情,還是慘烈的地震、猛烈的洪水,任何重大災難面前,黨中央勇毅擔當,共產黨員衝鋒在前,各級組織聞令而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為應對危機的『金標准』。
『我們一直在被一群最勇敢的人保護著,更一直在被這個國家守護著』……網友發自內心的感慨,激蕩起無數心靈共鳴。
恢復經濟,堅持民生優先——
疫情影響之下,民眾最擔心什麼?
愛德曼面向全球28個國家的民調顯示,擔懮失去工作的人佔比最高,達85%。
中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實現了較高增長、較低通脹、較多就業的優化組合。
『減稅降費讓我們挺過了最難的時候。』湖南一家民營企業負責人感慨。

浙江省長興縣稅務部門工作人員(中)和監察委員會特約監察員(右)對企業減稅降費政策落實情況開展監督(2019年4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疫情發生以來,減稅降費紅利持續釋放,源源不斷為市場主體造血輸血。2021年,在『十三五』期間累計減稅降費超過7.6萬億元基礎上,又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
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讓老百姓過好日子。
2021年,全國教育支出比上年增長3.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比上年增長3.4%;衛生健康支出繼續保持較高強度,支出規模與疫情最嚴峻的2020年基本持平……
生態文明,不負人民期盼——
『太酷了!』
北京冬奧會期間,在廢棄鋼鐵廠舊址建造的首鋼大跳臺,驚艷了全世界。
首鋼的煙囪,見證中國的生態之變。

這是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高嶺鎮境內的鄉村風貌(2021年8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喜人,八桂大地一年四季生機盎然,山川處處景象宜人。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
曾幾何時,霧霾頻發、工廠污染、河流黑臭……2012年,中國經濟總量約佔全球11.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APEC藍』成為網上熱詞,傳遞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殷切期盼。
痛定思痛,不走老路。
『我們正在全力進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希望北京乃至全中國都能夠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讓孩子們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之中』……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看得長遠,想得深邃。

團隊游客在杭州市富陽區拔山村萬畝茶山游覽(2018年3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撬動了鄉村從美麗生態到美麗經濟,再到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環。2018年,浙江『千萬工程』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新華社記者徐昱攝
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美麗』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出臺『史上最嚴』環保法,向世界宣布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

這是安新縣王家寨村(2019年8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在雄安新區確定的規劃體系裡,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規劃。按照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至2020年,白洋淀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取得明顯進展。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9年多來,藍天白雲更多展現,綠色版圖不斷擴展,低碳環保理念在人心生根……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速綠色轉型的中國,人民是最大受益人。
真正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治國理政全過程、各方面,就有了一往無前、攻堅克難、披荊斬棘的勇氣;啃得下一塊塊『硬骨頭』、攻克下一座座『婁山關』,就會收獲人民的真誠支持與信任。
(三)共繪凝聚信心的願景圖
愛德曼『信任度』報告中,一個關於『長期』的建議引人注目:領導層必須著眼於長期思考,而不是短期收益。
身處動蕩不安的世界,對未來的信心至關重要。大變局中贏得民心的關鍵,在於向人民展現持續創造更好未來的能力。
2021年11月11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
經過充分發揚民主的四天審議,出席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的中央委員,以舉手表決方式,一致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志在千秋偉業,百年只是序章。有觀察人士評論:決議不僅在於總結『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更在於揭示『未來我們怎樣纔能繼續成功』,傳遞出中國共產黨人面向『第二個百年』的自信勇毅。
善治國者,善於謀勢;決勝負者,長於布局。
黨的十八大後,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
黨的十九大,勾勒出『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
制定『十四五』規劃時,不僅著眼未來五年,還提出未來十五年『遠景目標』……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乾、團結奮斗向未來……中國共產黨以強烈的歷史擔當,帶領人民為美好生活而不懈奮斗,成為14億多中國人民的主心骨。
民意與國策共鳴,讓陽光照亮未來——
從『十四五』,再到2035,我們將收獲怎樣的幸福?
2021年春天,無數人心頭激蕩著這樣一個『未來之問』。
『我要努力通過司法考試,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律人。』『看到疫情期間那麼多人衝上前線,我更堅定選擇要當兵。』『我希望考上國外的大學繼續深造,將來回報祖國。』
來自長沙學院三名大學生的青春之夢格外動人。這是國家發展『大圖景』與人民群眾『小目標』交相輝映的生動寫照。

在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彭家橋街道文教路北社區,『幸福食堂』的義工在給社區內出行困難的老人提供送餐服務(2020年7月29日攝)。從2018年12月起,南昌市東湖區彭家橋街道在社區打造以黨建引領、社區主導、愛心企業贊助的『幸福食堂』,專門為社區獨居、孤寡及生活困難的老年人提供營養餐,以此進一步完善社區居家互助養老服務。新華社記者彭昭之攝
翻開『十四五』規劃綱要,既有攸關大局的改革創新、綠色發展、鄉村振興、對外開放,也有牽動民心的老齡化應對、高質量就業、教育提質、社會保障……宏觀與微觀並舉,國計與民生相融,美好藍圖徐徐鋪展。
『從國家規劃中看到自己更遠的未來』——網友的評論,反映著無數國人的共同心聲。
黨心與民心相通,為夢想插上翅膀——
從偏遠的小村莊,到北京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有多遠?
2020年8月,當內蒙古達拉特旗蒲圪卜村乾部李電波以網名『雲帆』留下發展『互助性養老』的建議,他未曾想到,這幾個字會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繼而轉化為規劃綱要的具體舉措,成為政府施政依據。
在五年規劃編制史上首次開展『網絡問策』,『十四五』規劃建議編制生動詮釋全過程人民民主。『我還沒進過中南海,但我的建議進去了。』網友的留言,盡顯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姿態。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一個隨時隨地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的中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流動而充滿活力的中國——

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九牧王西褲智能化生產車間,工人在自動化西褲吊掛流水線上作業(2021年7月30日攝)。近年來,泉州市稅務部門積極落實減稅降費,出臺一系列穩定工業、扶持外貿、鼓勵企業研發創新的政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今天的互聯網上,活躍著超過10億中國網民。通過各類社交媒體,他們就國家大事和身邊小事自由發表意見,督促著政府檢視自我、改進工作;
今天的華夏大地,越來越多人有條件選擇與自身興趣愛好、發展潛力更匹配的職業、學業、事業,在同祖國和時代同成長、共進步中開拓人生更多可能……
一個個精彩的中國故事向世人講述著:國家與人民同心同德,人民必然與國家同向同行。
歷史與未來交匯,用奮斗譜寫新章——
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判斷。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賦予浙江先行先試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探路的使命。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賢者與民並耕而食』……共同富裕的思想深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
『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斗,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深邃的思考,長遠的謀劃,化作腳踏實地的務實行動:
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著力解決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領域民生難題;從暢通向上流動通道、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到不斷縮小地區、城鄉、收入差距,讓區域、行業發展更協調、平衡和包容……
向著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進腳步永不停歇。
回首來時路,老百姓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就是因為黨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踏上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人仍需葆有一份『趕考,永遠在路上』的清醒與堅定。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乾在一起,中國共產黨必將在新的趕考路上書寫新的優異答卷!(記者楊依軍、任沁沁、謝希瑤、譚謨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