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人物)全國人大代表馬恆燕談『雙減』:應加大教師激勵政策
中新網銀川2月24日電(記者李佩珊)『「雙減」政策下,學生的課後服務實現了全覆蓋,但教師的工作量、在校工作時長均有增加,也出現了新的矛盾,教師激勵政策應適時而出。』2月23日,全國人大代表、寧夏銀川市二十一小學黨總支書記馬恆燕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

2021年,『雙減』政策在中國近21萬所義務教育學校落地。『雙減』政策的落地,為家長、學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利。『談了很多年的「減負」目標實現,孩子們有了更多時間關注音樂、體育、美術、勞動實踐。』馬恆燕說。
記者當天采訪的時間恰巧與課後延時服務重合。這是『雙減』政策之下的第二個新學期,銀川市二十一小學建康城分校內,剪紙課、合唱課、籃球課、乒乓球等課程在老師的帶領下依次展開,每個班級裡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盡管如此,『雙減』落地過程中的新問題也不斷產生。
馬恆燕表示,教師的工作時間明顯延長。『課後服務中,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備課、上課,也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安全問題。』她說。

以銀川市二十一小學為例,該學校共有2975名學生,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達到96.4%。『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但有的學生選擇第一課時,有的選擇第二課時,社團課選擇更為復雜。不固定的報名情況導致教師需投入大量精力在統計中,給老師增加了負擔。』馬恆燕說。
與此同時,馬恆燕發現,延時服務接近晚飯時間,許多正在長身體的學生也一直喊餓,精力無法集中。若要解決餐補問題,也需要經費的支持。
2021年9月,銀川市發改委聯合教育局、財政局聯合印發《關於制定中小學課後服務費收費標准(試行)的通知》,明確學校提供的延時托管服務收費標准為城區2.00元/課時·生,鄉鎮1.50元/課時·生。『可具體實踐過程也困難重重。服務收費和服務質量的關系容易引發家校矛盾。』馬恆燕說,怎麼收、如何發,均需要更有效、更詳細的保障機制。
為此,馬恆燕建議各地對教師額外付出的勞動給予相應的報酬,並根據教師工作成果加大激勵力度提出意見建議。

馬恆燕建議,財政部門應優化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方案,在教師的績效工資中設立『課後服務經費』專項資金,根據學生人數給每個學校撥款,確保課後服務經費主要用於參與課後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津補貼。
同時,馬恆燕還建議教育部門協同人事部門將教師參加課後服務的表現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績效工資分配的參考,讓教師付出有所回報。『無論是經濟報酬,還是精神鼓勵,都希望讓每個人關注教育本身,也讓更多人願意長久留在教師隊伍。』馬恆燕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