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港澳臺
搜 索
第二批內地專家赴港支援,重癥專家組參與治療
2022-02-21 08:37:56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葉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香港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在中央關懷下,內地專家組、核酸檢測車等陸續抵港,協助香港抗疫。

  人員物資陸續抵港

  據香港《東方日報》20日報道,由內地支持香港抗疫工作專班派遣的第二批內地援港抗疫醫療防疫工作隊共114人,19日抵達香港,其中包括重癥醫學專家4人,分別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均是廣東省新冠肺炎臨床專家組成員。此行主要是與香港臨床醫療專家就重型、危重型病例治療進行交流、分析和討論,分享內地救治經驗,並開展相應的救治工作。

  核酸采樣隊110人由4名管理人員和106名隊員組成,成員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5家醫院。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玉潤擔任領隊,他透露此次到港主要是進行核酸采樣,人員都是有經驗的醫生及護士,並以過去曾有援港及支持內地其他地區經驗的醫護人員為主。20日,約20名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護士到達馬鞍山游樂場流動采樣站,先是觀察了解香港檢測采樣流程,之後將協助進行核酸檢測。

  此外,深圳企業亞能生物19日派出3名資深工程師作為『先遣部隊』赴港,對核酸檢測實驗室、氣膜搭建及設備運轉做技術保障工作,為醫療防疫隊抵港後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做好安裝調試設備等前期工作。據港媒20日報道,此次亞能生物支持香港的產品,包括核酸提取試劑和40臺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單臺設備日提取量達5000至6000管,日檢測量超過20萬人份。

  其他物資也源源不斷地運到香港。20日,首批由國家捐贈的15萬盒抗疫中藥及一些已訂購的物資抵港,首批2500萬個由內地提供的KN95口罩也到港。另外為進一步提昇『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能力,特區政府正采購超過1億份快速抗原測試包,並優先向指定高風險及特定群組派發。19日,由內地提供的首批約1000萬份快速抗原測試包抵港。特區政府發言人20日稱,19日經由漁護署及蔬菜統營處各批發市場推出市面的內地供港蔬菜供應量為10980多擔,即約66.4萬公斤,約為平日供應量七成多;內地進口本港的冰鮮家禽和肉類整體貨量稍為回落至平日六成左右。19日,首批共31噸蔬菜分別由廣州番禺及深圳鹽田抵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稍後會另增水路航線,將新鮮蔬果供港。

  迅速改建治療設施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20日公布,當天香港新增6067例確診病例,其中僅12例為輸入病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0日在香港女童軍總會網上新春團拜的視頻致辭中表示,雖然抗疫路途並不容易,但香港社會成熟堅韌,市民積極配合,深信憑大家與政府和衷共濟,加上中央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必定走出困局。

  為配合香港全民強檢計劃,增加隔離設施迫在眉睫。據香港《星島日報》20日報道,特區政府19日開始在竹篙灣及啟德郵輪碼頭興建新的隔離設施,改建成供輕癥病人使用的治療設施,承建商為中建國際集團。報道稱,兩地將建成約1萬個小區隔離及治療房間,特區政府還會征用一些新落成的公共屋?樓宇、租用酒店和改裝一些室內體育中心等,估計可有2萬個,陸續會給受感染者入住。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最佳全民檢測方案是每人在10至14天內做3次核酸檢測,並配合居家令。全國政協常委、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胡定旭表示,3至7天內完成檢測是有效的,可找出並截斷小區九成傳播鏈。

  疫苗接種仍需加強

  令人懮心的是,香港疫苗接種情況仍不理想。衛生防護中心分析第五波疫情下截至19日的46例死亡病例發現,僅6人接種疫苗。截至19日晚,80歲或以上老人的第一針接種率只有42.6%,3至11歲兒童只有16%人已打第一針。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委托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的網上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5-11歲學童中,只有24%的受訪家長打算上半年讓子女接種疫苗,12-15歲學童分別有62%及7%已接種最少一針或計劃於上半年接種。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說,老人和兒童是政府主力推動打疫苗對象,正動員更多醫護到養老院打針,以及為學童提供到校接種,有需要再加開接種中心。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說,這波疫情高峰估計達每天2萬至3萬例確診,兒童感染後病情嚴重,主要是因為未接種疫苗。

  《星島日報》20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運用好中央對香港的防疫支持之餘,也要做好本分,嚴格遵守各項社交距離措施,盡快接種疫苗或第三針加強針,必要時應該采取更嚴厲如短期『禁足』等措施,火速切斷社區傳播鏈。有評論稱,香港第五波疫情暴露出防疫策略上的一些問題,其中一點就是危機感不足,措施不夠果斷。香港市民也應自覺配合政府的各項防疫措施,避免任何不必要的聚集、聚會,積極參與所有檢測行動,『在點點滴滴的付出下,這場硬仗終有一天會打贏』。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