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森林裡的幸福生活 小康夢
2022-02-16 22:40:59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春走基層)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森林裡的幸福生活小康夢

  中新網呼倫貝爾2月15日電題: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森林裡的幸福生活小康夢

  中新網記者張瑋

  『下山生活近70年,吃住都不愁,政府還給補貼,可幸福啦!』83歲的鄂倫春獵民葛淑雲提起現在的幸福生活,臉上笑開了花。

  包餃子、吃湯圓……今年是葛淑雲在城裡過的第64個春節,她也親眼見證了鄂倫春獵民在一個個幸福中國年中,實現著小康夢。

  鄂倫春族是東北亞地區的狩獵民族,也是中國最後一支狩獵民族。他們世代久居大興安嶺深處,在高山密林中生活。

  71年前,新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成立,千年一躍,鄂倫春人放下獵槍,走出深山,從原始社會進入現代文明,通過發展種植、養殖、旅游等多種經營,在新的生產生活方式中播撒新希望。

  89歲的鄂倫春族老人吳綠英家住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古裡鄉獵民村,這裡是當地政府為下山定居的鄂倫春人規劃建設的第三代獵民新村。

  藍頂黃牆的磚瓦房,可以集中供暖,有獨立衛生間,春天到來後,門前的小院兒會是一個特別漂亮的小花園,屋後還有一片自給自足的小菜地。

  『還記得我十多歲的時候,當時家裡人口比較多,在山上我們搭了一個特別大的「斜仁柱」(鄂倫春族特有的圓錐形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冬天在「斜仁柱」裡搭了一個地火龍(取暖設備),男人出去打獵或者捕魚,打獵回來後會拿獵物去山下換一些火柴、鹽、蕎面、布料等生活用品。』吳綠英回憶道。

  『70年的變化太大了!』吳綠英說,『山下的生活好唄,風吹不著、雨淋不著,蒸饅頭、種菜……大家跟其他民族同伴學了不少手藝。』

  現在吳綠英有低保、長壽補貼、醫療保障,還有土地分紅。『日子過得甜蜜蜜,我很知足。』

  1982年出生在托紮敏鄉木奎獵民村的何磊,是實實在在的新時代獵民,他只聽長輩們講過,游獵生活顛沛流離,能活下來就已經很幸運了。『生活在新時代的中國,我們格外珍惜。』

  在社會經濟發展浪潮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鄂倫春文化不斷受到衝擊,何磊肩負起保護和傳承鄂倫春文化的重任。

  『我自己經營了一家民族工藝品店,除了自己設計一些融入現代元素的商品外,還長期采購民間工藝師和非遺傳承人的產品。』何磊告訴記者,內蒙古自治區級鄂倫春族手工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阿吉倫和她的徒弟制作的樺樹皮制品和獸皮制品,每年通過他的小店售賣,每人能增收2萬餘元人民幣。

  何磊還是鄂倫春自治旗拓跋鮮卑歷史文化園的負責人,每到旅游旺季,游客接踵而至,何磊就會邀請樺樹皮、獸皮、剪紙、口弦琴、鹿哨等的鄂倫春非遺傳承人在景區進行動態表演,與游客互動。

  在他看來,通過展示和互動,越來越多的游客對神秘的狩獵文化產生濃厚興趣,這對傳承和弘揚鄂倫春文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白蘭是第一位從事鄂倫春文化研究的本民族學者。她說,『70年間,鄂倫春族實現了全方位的發展。』

  鄂倫春自治旗剛成立的時候,當地只有700多名鄂倫春族人。白蘭介紹,如今,鄂倫春自治旗常住人口超過17萬,有25個民族,其中鄂倫春族3017人,鄂倫春族人的小康夢在不斷實現。(完)

責任編輯:江科
【專題】新時代 新征程 2022新年快樂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