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呂梁2月11日電 題:山西一剪紙傳承人手中的年味:非遺文化迎元宵
作者劉小紅袁吉連
為增添節日氛圍,山西呂梁柳林縣剪紙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高翠珍,正在將柳林民俗文化『盤子會』通過剪紙的形式呈現出來,喜迎虎年元宵節。
記者在高翠珍家中看到,她家中的窗戶、櫃子上處處貼有老虎剪紙,家中年味依舊濃烈。談及剪紙,高翠珍表示,『一把剪刀一張紙』,幾乎是自己人生的全部意義。

自小便鍾情剪紙的高翠珍,40多年來熱愛依舊,她的作品精美而不失靈動、粗獷而不失細膩,極具黃土高原地域風情。視剪紙為全部的高翠珍,也終被剪紙改變了一生。
據介紹,高翠珍小時候受父母和姥姥的言傳身教,再加自身心靈手巧、勤學多練,年紀尚小就累積了過硬的剪紙和繪畫基本功。
上學時期,每當去柳林縣城趕赴廟會,別人趕幾十裡山路是為買些生活用品,而高翠珍卻總是到處尋找好看的書籍。高翠珍說,記得有一次父親給了她2元錢,她看到別人瞅都不瞅的那些發黃了的書而如獲至寶,並悉數購買。從小人書到各種雜書,無論是借讀還是自買,只要有空,便如飢似渴地攻讀起來,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知識面的拓寬,高翠珍對剪紙內容的主題和構圖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提昇。
成家後的高翠珍在照顧孩子、忙於家務的同時,依然執著於自己所鍾愛的剪紙行業。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高翠珍便想方設法利用自己的剪紙技能,於清明、中秋時節做些紙紮售賣來掙點小錢以貼補家用。與此同時,她到處拜師學藝,不斷創新作品。

功夫不負有心人,高翠珍的《黃河旋鼓》作品獲得一致好評後,被剪紙愛好者以2000元的價格收藏,自此,高翠珍的剪紙名聲聲名鵲起。此事對於高翠珍來說,是一種鞭策,更是動力,漸漸地,剪紙帶來的改變顯現在她生活中,她購置了村裡第一臺電視和第一臺電腦,生活上了一個新臺階。
在高翠珍的工作室,四周都貼滿了各種大小不一的作品。其中,她的《棗鄉碩果》《天上街市》《春耕圖》《柳林盤子文化喜迎奧運》等數百件剪紙作品多次參加了國內外舉辦的剪紙藝術大賽並獲獎。

為了更好地傳承剪紙藝術,高翠珍經常免費給學生們授課,培訓學員和剪紙愛好者達上千人。面對未來,高翠珍想通過提高剪紙品味,讓剪紙藝術與文化旅游相結合,把剪紙藝術融入到各種產品中,提昇產品附加值,用經濟效益助推剪紙的發展與傳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