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新春走基層|『土地拾荒者』復耕撂荒田
2022-02-11 12:10:31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在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白市鎮龍鳳村,楊柳冒出新枝,枝頭小鳥吹響早春號角。一片新綠環繞的荒地上,5臺旋耕機『轟』地點燃引擎,正式拉開春耕大幕。

  『別小看這些撂荒田,到了秋天,都會長滿金燦燦的稻谷。』『土地拾荒者』袁伯娟指著旋耕機剛剛開過的地方,荒草被深埋至1.2米以下,翻出的新土散發出撲鼻的芬芳。

  什麼是『土地拾荒者』?就是那些能把撂荒田變成良田的能人。48歲的袁伯娟,生在、長在、創業在農村,乾這行已經小有名氣。

  袁伯娟和丈夫李香於在當地經營一家農機農藝專業合作社,他們購置了一批旋耕機,專為大型農業基地業主和家庭農場提供耕地服務。

  『我就看不得大好農田撂荒長草。』2016年,袁伯娟在廣安市前鋒區代市鎮發現,有大量群眾外出務工,超40%土地撂荒,便和農民商量能否開墾出來種糧食。有村民質疑:『這田地都撂荒十多年了,現在翻出來再種,能有啥收成?』更多村民覺得合算:『只要你願意幫我們把荒地開出來,我們今年就免費給你耕種。』

  袁伯娟相信,有現代農業技術,荒田變良田並非難事。有旋耕機深耕,荒草深埋土裡就是肥料。春去秋來,當金黃色的莊稼鋪滿田野時,村民豎起了大拇指。除去開荒、種子、肥料、管理、收割等各環節成本,每畝稻谷還有大約100元的利潤。

  袁伯娟『拾荒』模式引起了白市鎮黨委政府的注意,研究後,他們決定:請來袁伯娟,在全鎮開荒種田。

  今年臘月二十五,務工群眾大都已經返鄉。白市鎮龍鳳村舉行村民大會,只討論一個主題:村裡的荒田荒地到底要不要拿給袁伯娟種?

  會還沒開,村民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來——『我們的土地,憑啥免費拿給她種?』『大型旋耕機開進來,破壞了我們田地原有邊界,以後哪還分得清哪塊田是誰家的田!』『給她種也可以,總比一直荒著強。』……

  『鄉親們,靜一靜!』鎮黨委書記蘇明華扯開喉嚨,『袁伯娟來開荒種地,有較高的成本,前兩年不支付土地流轉金,但從第三年開始,大家可以按市場價收取土地流轉金,也可收回土地自己耕種,但不能再撂荒了。』

  聽完這番話,大家又討論起來。『這種模式還是可以,她開荒後種了兩年,荒田成熟田了,我們收回來種也劃算。』『開荒種田,前兩年收成好不到哪裡去,不給土地流轉金,也可以理解。』……

  最終,當天到會的32戶村民,有28戶決定將荒田荒地交給袁伯娟耕種。目前,全鎮已有200多戶農民自願簽約,將共計2000多畝撂荒田交給袁伯娟復墾。

  在袁伯娟的帶動下,白市鎮有不少群眾也加入『拾荒』行列。洗馬村的周啟摸開荒30餘畝、石盤村的徐永定開荒40餘畝……他們有一個共同願望:不要讓田地再荒下去。

  離『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時節尚有一段時間,廣安大地早已一片繁忙。龍鳳村的那片荒地上,旋耕機隆隆開過,翻起了一片片新的希望。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1日01版)

[ 責編:徐皜 ]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2022新春走基層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