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新春走基層?『疫』線一抹『紅』
2022-02-09 16:53: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天津2月8日電 題:『疫』線一抹『紅』

  新華社記者黃江林、劉惟真

  未出正月,天氣乍暖還寒。天津市津南區雙新街道萬翠臺南苑小區的大門口出現了一個嬌小的身影,為居民測量體溫、督促戴好口罩、檢查健康碼……作為志願者,張麗連日來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

  張麗是雙新街道辦事處的一名乾部。今年1月8日,天津發生本土疫情,津南區成了疫情防控的焦點。張麗和雙新街道的志願者們身著紅馬甲,維持核酸篩查秩序、運送防疫物資、開展『敲門行動』,成為流動在社區的一抹『紅』。

  一場硬仗隨之在雙新街道打響。小區封閉、病人送醫、居家送菜、全員篩查……難題一個接一個地湧向基層。『第一輪全員篩查,我們就從晚上9點一直忙到第二天下午2點。』回憶起本輪疫情初期的情形,張麗不由地感嘆,『多虧了大伙兒齊心協力。』

  作為一個大型居住區,雙新街道擁有1.9萬戶、4.5萬常住人口,面臨的防控壓力可想而知。關鍵時刻,張麗口中的『大伙兒』——雙新街道16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分隊和123支小隊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普通職員到退休教師,從醫生到學生,從自由職業者到文藝愛好者……雙新街道的『能人』紛紛加入抗疫志願服務大軍。700多人的志願者隊伍迅速擴充至1200人,活躍在街道的各個點位。

  今年已經70歲的於曰蘭是一名退休教師,也是街道金牌宣講團的成員。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向社區報名參加志願服務,到小區核酸檢測通道維持秩序。她的行動感染了家人,老伴王勝利看到於曰蘭忙前忙後,也坐不住了,做好防護主動來到居委會『找活兒』乾。兩位老人熱火朝天地做志願者,激起了外孫女李佳怡的熱情,她也加入志願者隊伍,在核酸篩查中負責登記、掃描身份信息的工作。

  雙新街道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常住人口的21%,空巢老人、獨居老人居多。『不少「年輕」的老人去幫助年紀更大的老人。』張麗說,此前受封管政策影響,很多老人的子女進不來,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基本靠居委會和志願者幫忙。『這其中有很多志願者年齡在50歲以上。』

  『搭把手』幫扶團的居民志願者劉寶萍、張向真、李春花等都已經退休,疫情期間她們輪流負責起小區核酸檢測物資的管理,還抽出時間入戶幫扶,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采購水果蔬菜、上醫院拿藥等。

  張麗介紹,從2019年津南區被列入全國第二批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以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就在雙新街道播撒。『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成為共識,志願服務理念深入人心,並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迅速轉化為抗疫合力。

  雙新街道萬盈家園社區一個月來湧現出300餘位志願者。今年19歲的大學生何佳蓉和樓雅萱就在其中。『其實一開始也不知道該怎麼乾,也不知道接起來電話該說什麼,我就多問、多觀察,多學習社區工作人員是怎麼乾的。』何佳蓉說,穿上了紅馬甲以後,自己總覺得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十多天的志願服務下來,談及收獲,樓雅萱開玩笑地說:『嗓門變大了好多。』曾經講話輕聲細語的溫柔小姑娘,在面對年紀比較大、聽力不太好的老人時,必須提高嗓門,讓溝通順利進行下去。

  1月31日,津南區全域解封。但張麗和很多志願者的工作並未結束。除夕當天,張麗趕在夜裡12點前回到家中,吃了一大碗餃子,大年初一又匆匆返回工作崗位,一直堅守在一線。她說:『這個疫情中的春節,雖然都在社區和居民、志願者們在一起,但大家的熱心奉獻讓我感受到了更濃的年味和人情味。』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新時代 新征程 2022新年快樂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