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記者張驍)集各方之力籌辦北京冬奧會,絕不僅僅是為了呈現賽時的精彩。讓紅利最大限度惠及城市、運動和產業發展,尤其關注『人』的感受,奧運會就能跨越時間和空間,持續釋放積極因素。

1月28日,記者在國家體育館進行采訪拍攝。新華社記者李紫恆攝
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以下簡稱『冬博會』)恰是秉承這一使命而來。作為中國申冬奧時對國際社會做出的一項重要承諾,因『冬奧而生』『冰雪而興』的冬博會歷經六年時間,持續推進全球冰雪產業交流融合,已逐步發展為全球冰雪第一盛會。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指出,冬博會致力於整合冬季運動產業,是促進中國冬季體育運動全面發展的絕佳平臺,在籌辦北京冬奧會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冬博會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創辦探索』『形成影響』『提昇發展』三大階段。在多方努力下,冬博會總展覽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總參展人次達到100萬,參展商超過600家,專業觀眾達到13萬人。

2020年9月5日,一名兒童在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的冬季運動專題展區體驗擲冰壺。新華社記者李明攝
——國際化,突出全球格局。冬博會致力於打造成國際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發展趨勢的『風向標』。借助這一國際化平臺,全球冰雪裝備制造、場館建設與服務、冰雪旅游、運動培訓等領域的新產品、新趨勢得以集中展示。雖然疫情為全球冰雪行業蒙上陰霾,但冬博會結合線下展會和論壇,迅速開發運用線上會展平臺。國際體育組織、冰雪運動強國、國際知名品牌繼續相聚冬博會,以『更團結』的姿態憧憬未來。
——產業化,釋放國內冰雪產業新效能。『以會為媒』,銘星、卡賓、諾泰克等國內企業從最開始的品牌代理為主,逐步發展壯大自主研發能力,湧現大批成熟產品和成套技術。冬博會上,國內省、市、區加深交流合作,企業與政府資源對接,大量成果落地見效。冬博會還不忘為冰雪創新項目、初創企業搭臺,通過冰雪創新、創業爭霸賽遴選優質雙創企業,推動產業創新,促進體育與科技融合。
——大眾化,互動體驗點燃大眾『冰雪熱』。冰雪時裝秀、冰雪采購節等活動,為參展企業提供展示平臺和商業機會,也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現場體驗真冰、VR滑雪,觀眾在冬博會上玩得不亦樂乎,就是對普及冰雪運動最好的推動之一。
國際化、產業化、大眾化,既是冬博會三大亮點,也是助力北京冬奧會籌辦的實際舉措。歷屆冬博會上均設有北京冬奧會專題展區,從場館建設、賽事運行、科技冬奧到可持續發展,全景呈現籌辦最新進展。

2020年9月5日,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綜合展區冬季運動專區內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展臺。新華社記者李明攝
2020年起,冬博會納入中國對外開放三大展會平臺之一的『服貿會』,為冬博會注入新動能。2021年,冬博會走進首鋼園,進一步展示出冬奧籌辦帶動工業轉型、城市更新的煥新風貌。
北京冬奧會之後,冰雪運動、產業將持續受到關注,公眾體驗冰雪的熱情將持續高漲。冬博會與北京冬奧會『一起向未來』的故事也將繼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