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港澳臺
搜 索
敘思念 盼團圓——兩岸同胞『雲端』送福賀新春
2022-01-31 12:23:18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記者王承昊、陳舒) 新春佳節來臨,互聯網社交平臺上喜氣洋洋,其中一段段來自兩岸民間各界的拜年視頻廣受關注、引發熱議,匯聚成熱搜話題——『穿越海峽的新春祝福』,熱度持續攀昇。疫情之下,兩岸同胞『雲端』互動,仿佛接力般熱烈表達思念與祝福,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圖為96歲的大陸新聞學泰斗方漢奇向臺灣98歲的新聞學大家李瞻拍攝的拜年視頻截圖。

  『祝你和全家新年快樂。我們有多年不見了,但是一直在想念著你。』25日,96歲的大陸新聞學泰斗方漢奇通過短視頻,向臺灣98歲的新聞學大家李瞻拜年。幾天後,李瞻委托女兒錄制視頻回復。

  方漢奇和李瞻兩位先生都生於國家民族懮患之際,對抗日救亡有著共同的記憶,也都長期從事新聞學術研究和人纔培養工作。二老通過視頻隔海回首往事,細數半生情誼,除了互相拜年,更約定『百歲再相聚』。這一來一往的視頻『傳書』迅速成為網上熱點。

  『有被暖到啊!』『數十載情誼,跨越海峽,感動哭了!』『兩位先生友誼地久天長,兩岸同胞水乳交融!』……兩岸網友紛紛點贊、轉發,並留言表達祝福。

  臺灣詩人方明也錄制視頻向大陸朋友拜年。他朗誦了摯友餘光中的名作《鄉愁》,並動情地說:『祖國的文化、山水,都是我們所思念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此刻無疑是億萬兩岸同胞心中牽掛最深最濃之時。

  圖為老臺胞高秉涵(左)與定居廈門的弟弟高秉濤(右)互致視頻。

  在拜年視頻中,老臺胞高秉涵說到他的鄉愁——家鄉的親人、牡丹、水煎包。高秉涵1935年生於山東菏澤,為躲避戰亂,13歲便踏上顛沛流離之路,1949年只身到臺灣。1991年開始,他不斷跨越海峽,送了近200位老兵的骨灰返回大陸故裡。

  視頻中,高秉涵表達了對定居廈門的弟弟高秉濤的思念,期盼疫情過後早日兄弟相聚,一起回山東老家。也已年逾八旬的高秉濤回復視頻說:『大哥,我做夢都在想你!廈門很近,你什麼時候回來!』

  中華文化是更深沈的鄉愁,也是聯結兩岸的精神紐帶。『我把我真誠的祝願傳送給大家,祝大家新年快樂。』致力研究和傳播中華詩詞文化的知名學者葉嘉瑩也發出了拜年視頻。葉先生曾在臺灣多所高校執教,後赴海外,1979年起每年利用假期回祖國大陸授課,2013年定居天津。

  大陸昆曲名角俞玖林錄制視頻,向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拜年,白先勇很快回復視頻送上祝福。二人因排演青春版《牡丹亭》結緣。『要讓昆曲藝術繼續在21世紀的舞臺上重放光芒』,白先勇的期勉讓俞玖林深受鼓舞,有網友還留言說:『文化傳承要兩岸攜手努力,向兩位老師致敬!』

  『穿越海峽的新春祝福』中,也有『青春版』。紛至沓來的拜年視頻裡,可以看到兩岸年輕人共敘友誼、互贈祝福,互動活潑而熱絡。

  在臺灣的統派青年王炳忠與在大陸的摯友『臺灣鐵子』沈宏叡互致拜年視頻,網友留言發來祝福:『炳忠哥新年好!』『中國紅的衣服好喜慶啊!』『祝宏叡新一年學業有成!』

  圖為臺灣少數民族歌手楊品驊(右)與大陸侗族歌手王馨(左)互致拜年視頻。

  臺灣少數民族歌手楊品驊與大陸侗族歌手王馨曾一同參加少數民族文藝匯演,近日互致視頻,回憶傳承推廣兩岸少數民族文化的經歷,並勉勵彼此繼續加油。

  『希望新的一年同胞們心想事成,我們中國一切發展特別順利。』在大陸生活7年的『網紅』臺青『蕃茄』與大陸男友一同出鏡送上祝福。

  『我在這裡遇到很多溫暖的人!你們放心!』在江蘇南京高校求學的臺生們在鏡頭前向臺灣家人『報平安』,還用俏皮的語言、可愛的動作,為兩岸同胞拜年『送祝福』:『祝大家虎年行大運,身體健康猛如虎,總之一切虎虎虎!』

  圖為聚融壹家臺灣青年雙創基地的兩岸青年同唱一首歌《一起留廈過年》。

  在福建,聚融壹家臺灣青年雙創基地的兩岸青年身著印有『中國』『中國青年』字樣的紅色新衣,用普通話和閩南話同唱一首歌《一起留廈過年》,表達喜迎佳節的心意。

  在臺灣,統派青年蘇恆在臺北迪化街錄制視頻,祝福『兩岸的中華兒女在虎年虎虎生風,虎年行大運!』

  相聚『雲端』,共許心願。虎年的鍾聲越來越近,兩岸各行各業人士持續在『雲端』傳遞新年問候。

  『歡迎泉城的好朋友能到寶島臺灣來走春,兩岸多交流,新年吉祥。』臺灣南華報執行副社長兼總編輯蘇正國給濟南報業集團的同行拜年並發出邀約。

  『我很想喝到您帶來的金門高粱酒。祝您全家虎虎生威,發大財!』廈門集美周氏宗親會秘書長周冬昇錄制拜年視頻,向金門宗親送上新春祝福。

  團圓,是兩岸中國人過年的第一關鍵詞。一段段祝福視頻、一句句新春賀語,通過網絡直抵兩岸同胞的內心。據了解,民間自發形成的『穿越海峽的新春祝福』話題,在新浪微博、今日頭條、抖音、推特等境內外社交平臺上持續昇溫,截至目前在微博上引發的閱讀量已破3000萬。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