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更加有能力、有條件承擔起這份重任』
『團圓』行動中,找到的失蹤被拐人員與親人分離時間最長達74年。
『受限於技術條件等原因,以前很多失蹤被拐兒童案件沒有得到及時偵破。隨著DNA技術和人像比對技術不斷發展、公安辦案能力持續提昇、打拐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尤其是公安部部署開展命案積案攻堅行動以來,各地公安機關在組織指揮、技術支橕、區域協作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童碧山介紹。
人民群眾期盼的,人民警察一直沒有放棄。『現在,公安機關更加有能力、有條件主動承擔起這份重任。』童碧山說。
『我覺得差不多了,肯定是這個!』參加『團圓』行動刑事技術集中比對會戰的民警李海燕很自信。
2021年5月的一天,天津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刑事技術專家呂游正拿著一張被拐男孩祁吉5歲時的照片在電腦屏幕前仔細做著對比,突然發現一名廣東省汕頭市的男子和祁吉的五官特征高度相似,馬上請李海燕幫忙聯系地方公安機關核查。
『通過對祁吉小時候的照片進行技術增強和清晰化處理,我們得到了200多個高度相似的照片,經過兩天不斷甄別篩選,最終找到一個生物特征最符合的男孩,反復比對分析後,最終確認這個男孩就是祁澤華、龍大娥夫婦失散25年的兒子。』呂游說。
『人像比對技術之前不成熟,准確率低,沒有大范圍應用在打拐領域,這幾年通過不斷迭代發展,人像比對技術准確率有了大幅提昇。』2021年9月,呂游再次參加公安部組織的第二次技術比對會戰,每天依舊工作近10個小時,查看上千張照片,但他覺得很有成就感,『我們甚至還比中過一張被拐兒童的百日照』。
同樣參加過技術比對會戰的公安部物證中心情報處處長劉冰介紹,將DNA技術與人像比對技術成功融合,是這次『團圓』行動最大的技術嘗試和突破,得到了『1+1>2』的效果。
據介紹,目前,我國DNA檢測技術和數據信息庫建設處於世界一流水平,檢驗方法穩定可靠,識別准確率越來越高,為找到失蹤被拐兒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橕,成為這次『團圓』行動取得豐碩戰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幫助更多的離散家庭團聚』
『團圓行動,免費采集DNA』『圓夢有路助愛回家』『你和你的親人只差一滴血的距離』,在失蹤被拐兒童案件發生的重點地區,經常能看見印有這些宣傳標語的海報。
DNA檢測是最終認定失散家庭是否屬於親子關系的唯一辦法。但一直以來,警方掌握的血樣有限,給認定失蹤被拐兒童和父母的親子關系增加了難度。
『這次「團圓」行動的一個重大亮點,就是廣泛宣傳動員群眾積極到公安機關采血,為失散家庭尋親提供破案線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安機關為失散家庭找到親人的可能。』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副處長孟慶甜介紹,公安機關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資源,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參與支持,力爭讓更多失蹤被拐兒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員、身源不明人員了解『團圓』行動。
『三十幾年了,本來都不抱希望了,完全沒想到竟然真的比中了。』回想起當時的場景,董然(化名)仍然有些激動。
原來,從小被拐賣到上海的董然偶然間看到『團圓』行動相關宣傳,馬上到當地公安機關進行了采血。打拐民警隨即把董然的血樣錄入『全國公安機關查找被拐賣/失蹤兒童信息系統』。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成功比中四川省蒼溪縣董國梁(化名)夫婦。時隔30餘年,董然終於找到了親生父母。
『新案好破,積案難辦』是民警辦案的共識。積案破案線索少、技術手段少,偵破很有難度。尤其是失蹤被拐兒童積案,往往涉及好幾個省份,一個小孩可能被轉賣多次,線索很容易中斷。現在重啟這些積案,既要找丟失的孩子,又要重新確立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遇到很多困難。
『找到失蹤被拐兒童只是「團圓」行動的第一步。』孟慶甜表示,『接下來,公安機關將緊盯偵破案件、緝捕犯罪嫌疑人,打擊涉案犯罪各環節,同時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幫助更多的離散家庭團聚。』據了解,截至2021年12月,公安機關已經成功偵破拐賣兒童積案350餘起,抓獲拐賣兒童犯罪嫌疑人890名。 (記者張天培)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疫情防控『不放假』駐南崗區常態化 疫情防控督導開展檢查2022/01/04
- 靳東出任中國煤礦文工團副團長 『老乾部』終成乾部2021/12/28
- 基金經理1月虧沒丈母娘1年退休金 丈母娘一年退休金是多少?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