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題:把舵定向穩馭舟——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看宏觀政策穩健有效
新華社記者申鋮、魏玉坤、吳雨
宏觀政策是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圍繞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宏觀政策定下基調。
穩健有效的宏觀政策、精准靈活的調控手段,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將有效應對風險挑戰,護航中國經濟穩健前行。

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的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生產車間,工業機器人在進行跑合測試(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宏觀政策穩健有效穩住經濟基本盤
前緩後快——觀察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情況,會發現這樣一個節奏。自8月份以來,我國專項債發行進度明顯加快,每月發行規模均超過5000億元。
節奏變化,源自宏觀政策調控審時度勢。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穩定恢復,地方合理把握發行節奏,有效避免債券資金閑置。下半年以來,結合經濟形勢變化,政策預調微調,專項債發行使用顯著提速。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李承健看來,『十四五』開局之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宏觀調控政策保持定力、精准發力,為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提供重要支橕,彰顯我國應對復雜局面的經濟治理能力。

游客在山東省莒縣莒國古城商業街區游覽(7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郭緒雷攝
圍繞做好明年經濟工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並提出七大政策,分別從宏觀、微觀、結構、科技、改革開放、區域、社會等方面作出具體部署。
『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位居七大政策之首。加大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力度,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會議進一步明確宏觀政策發力方向。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續——
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精准直達、持續發力:優化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1萬億元;2.8萬億元中央財政資金納入直達機制,惠企利民……
『2022年將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增強市場主體活力。』財政部部長劉昆說,財政部門將准確把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

在位於福建省泉州市的鴻星爾克集團鴻榮輕工公司車間,工人在制鞋生產線上操作縫紉機(7月30日攝)。當地稅務部門近年來積極落實減稅降費,出臺一系列穩定工業、扶持外貿、鼓勵企業研發創新的政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新華社記者宋為偉攝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系統繼續向實體經濟讓利……日前召開的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明確貨幣政策安排。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大多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的背景下,我國貨幣政策始終保持穩健,既有力支持實體經濟,又不搞『大水漫灌』,引導形成市場合理預期。
在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看來,明年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其中,『穩健』就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有效』就是要提高政策的針對性、操作性、管用性,抵御經濟下行壓力,使『六穩』穩得牢,『六保』保得住。

市民在安徽省合肥市經開區芙蓉社區一家超市選購『惠民菜』(1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軍喜攝
跨周期和逆周期調控有機結合熨平經濟波動
今年7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
『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控政策有機結合,要立足今年、著眼明年,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總量和結構、速度和效益的關系,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說。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下降6.8%、跌了一個『坑』,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18.3%、上了一個『坡』,2022年一季度則要邁過一個『坎』。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明確『加大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力度』的同時,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彰顯我國宏觀政策審時度勢、精准發力。
『跨』——體現在政策跨年度安排上。
規模達1.46萬億元的2022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近日下達各地,多地已提前啟動債券申報工作。
『四川正加快分配中央提前下達的部分明年專項債券額度,盡快將額度分配至市縣,抓緊形成實物工作量,為明年一季度穩投資、穩增長助力。』四川省財政廳債務處處長屈琳傑說。
『逆』——體現在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反作用上。

村民在河北省新河縣殷家莊村一家織襪廠裡工作(12月9日攝)。當地積極推進扶貧車間轉型昇級,建設鄉村就業工廠,探索『黨支部引領+工作隊幫扶+企業捐助+致富帶頭人運營』的產業發展模式,開展實用技能培訓,進一步拓寬村民增收渠道。新華社記者王曉攝
當前,世界經濟處於疫後復蘇的築底波動期,不確定性顯著增強,經濟恢復進程也會出現反復。
『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是要緩解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逆對經濟周期,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寧吉?說。
16條振作工業經濟運行的『硬舉措』發布,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推出系列舉措促進外貿平穩發展,做好跨周期調節,努力保訂單、穩預期;進一步采取市場化方式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
聚焦經濟運行中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多項跨周期、逆周期政策近期已陸續出臺、有機結合,有利於熨平經濟波動、避免大起大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12月14日發布,提出16條舉措振作工業經濟運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新華社發朱慧卿作
加強政策統籌協調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復雜系統。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穩增長、保就業、防風險、控物價、促平衡等各種需求,樁樁不容有失,件件彼此關聯,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防止顧此失彼。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
『既要防止出現「合成謬誤」,避免局部合理政策疊加起來造成負面效應;也要防止「分解謬誤」,避免把整體任務簡單一分了之,更不能層層加碼,導致基層難以承受。』韓文秀說。

中國人民銀行12月6日宣布,決定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准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此次為全面降准,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新華社發宋博制圖
各領域政策協調聯動,形成合力——
統籌短期宏觀調控和中長期經濟發展,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聯動,推動財政、貨幣、就業政策和產業、投資、消費、社會、環保、區域等政策形成系統集成效應。
『各領域政策要統籌協調、相互配合,纔能形成合力、發揮更大效用。』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
各地區部門勇擔責任,積極發力——
12月15日,年內第二次降准落地;12月20日,1年期LPR較上一期下調了5個基點至3.8%;此前不久,人民銀行還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金融部門出臺多項舉措,推動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做好政策出臺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評估,慎重出臺有收縮效應的政策,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李承健說。
聚焦市場主體施策,激發活力——
上億市場主體是中國經濟韌性、潛力所在,是宏觀政策效果的受益者和『閱卷人』。
『3000多萬元稅款暫緩繳納,大大減輕了企業資金壓力!』華能松原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國輝說。對煤電和供熱企業實施『減、退、緩』稅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對煤電、煤炭等生產企業予以合理的信貸支持……多項措施精准發力,為煤電和供熱企業紓困解難。
『如果把經濟社會發展比喻為一棵參天大樹,保住、穩住市場主體就是厚植發展的沃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說,要把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配置的著力點和著重點紮根於市場主體,圍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