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疆』真相進行到底:棉花鋪展小康路
2021-12-18 14:11:53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作者: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17日電  (記者馬鍇、張鍾凱、宣力祺)每到秋季,塔裡木河上游的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就會被金色和白色覆蓋。金色是約470萬畝的胡楊林,白色則是超過190萬畝的新疆主要棉花產區。

  『棉花能種得好、賣得好,家裡的日子就能過得好。』艾買爾·艾則孜的家就在沙雅縣蓋孜庫木鄉牧場村,全家人種棉花已有20多年。他說:『村裡大多數人都做著和棉花有關的工作,吃著棉花這碗飯。』

  艾買爾·艾則孜駕駛著采棉機,短短幾個小時便把自家300畝棉田全部采完了,堆在地裡打包後售賣。而在十幾年前,他第一次采棉時還是靠手工。『現在從播種、施肥到采收、售賣,全部實現機械化,速度快、成本低,留在口袋裡的錢更多了。』

  2020年,艾買爾·艾則孜和朋友貸款100多萬元,購買了兩臺國產采棉機,為其他棉農提供采收服務。除去燃油、維修等成本,每采收1畝地棉花,便約有100元利潤。在10月底,他所接到的訂單就要排到11月中旬。『今年差不多能賺80萬元,貸款可以全部還清。』

  選擇機械化生產的棉農越來越多。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提供的數據,2021年全疆的棉花機械采收率超過80%。

  艾買爾·艾則孜所駕駛的采棉機由沙雅縣缽施然智能農機有限公司生產,這是一家生產棉花種植所需各類機械的企業。從2018年到2020年,公司年產值從8000萬元增長到4.2億元。缽施然公司副總經理邱海權說:『今年生產的采棉機基本上都賣空了,年產值很可能會突破5個億。』

  為幫助棉農學會駕駛、維護機械,缽施然公司提供免費的駕駛、維修培訓,還會在采棉季節派出技術人員到棉田裡提供服務。和其他人一樣,艾買爾·艾則孜也享受到這些服務。『如果有可能的話,明年會租更多地種棉花。』

  在新疆沙雅縣蓋孜庫木鄉,艾買爾·艾則孜在駕駛采棉機采收自家棉田的棉花(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馬鍇攝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疆調查總隊數據顯示,2021年新疆棉花產量達512.9萬噸,佔中國棉花總產量的89.5%。這樣的情況已延續多年,在160餘萬平方公裡的新疆,數百萬的人從事與棉花相關的工作。

  2013年,艾克拜爾·吐熱克在表弟的介紹下,來到離家十幾公裡的一家棉紡企業當維修工。他工作的新疆阿克蘇市華孚色紡有限公司是當地最大的棉紡企業,擁有近6000名員工,像他這樣來自農村的少數民族員工超過90%。

  2020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這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禁止涉及該公司的產品進入美國,理由是涉嫌『強制勞動』。

  『這裡環境好、收入高,而且包吃包住。』艾克拜爾·吐熱克說,『如果這份工作不好,我的表弟不會介紹我來。我不可能在這裡工作8年,他也不可能工作10年。』

  新疆阿克蘇市華孚色紡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強說:『我們有超過30%的員工是通過親戚、朋友間的相互介紹,自己主動找到企業求職。』

  在企業工作的8年時間裡,艾克拜爾·吐熱克從維修工成為維修組長,月薪從1800元增長到5000餘元。有了穩定的收入,他和女朋友結了婚,還買了一輛轎車和一套80多平方米的公寓。

  如今,他們的兒子已經3歲,就在廠區旁邊的幼兒園上學。『希望我的孩子長大後能做一名醫生,給社會貢獻一份力量。』艾克拜爾·吐熱克說。

責任編輯: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