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六中全會精神在基層?村醫『古麗』回山記
2021-12-18 10:58:18 來源:新華網  作者: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17日電  題:村醫『古麗』回山記

  新華社記者熊聰茹、顧煜

  28歲的吐爾遜古麗·托克遜自己都數不清有多少次踏上這條彎彎曲曲的山路。山路連通了昆侖山深處的牧業村——米提孜村和山下的鄉政府。小時候,吐爾遜古麗走出大山到鄉裡中學讀書,當上村醫後,她又一趟趟回到大山給牧民巡診發藥。

  在村醫『古麗』腦海裡,這條86公裡山路的回憶並不美好。從前不通公路,每學期開學爸爸牽著毛驢、沿著羊腸小道把她送出大山,放假再接回家,路上磕磕絆絆要走兩天。每到陡峭之處,她都心跳加速,怕連人帶驢滾下深谷。

  『遇到發洪水,要從河裡蹚過去,衣服都濕透了。』回憶往日時,村醫『古麗』正坐在鄉政府開往米提孜村的一輛汽車裡。2018年公路修通後,鄉政府到米提孜只需3個小時。

  位於狹長山谷中的米提孜村,屬新疆和田縣朗如鄉,海拔2500米,曾經是深度貧困邊境村。2018年以前,這裡不通路,不通自來水,不通電,沒有網絡和手機信號,全村1100多人以放牧為生,住土塊或紅柳建成的房子。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黨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思路,在收入分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米提孜村就是一個縮影。近幾年,村裡大部分人搬下山、住進條件更好的新村。如今,還有300多口男女老少需要留下來照顧2.2萬只羊和800多頭?牛,並為國守邊。這些牧民的健康,則由村醫『古麗』照顧。

  每隔三個月,村醫『古麗』都會回到山裡,為牧民和護邊員做健康隨訪,發放常用藥。這次也一樣,在被電暖氣烘得暖暖的村醫務室,她剛擺放好血壓計、登記本、藥箱,鄉親們就一個個走進來。為年長者量血壓,為嬰幼兒檢查呼吸道,村醫『古麗』逐一細細檢查,並不忘叮囑每個人記得去鄉裡做一年一次的全民免費健康體檢。

  送走最後一個鄉親,村醫『古麗』快步奔向小時候住的院落。每次回山,她都要爭取看望下父母。途中,山坡上一大片太陽能光伏板泛著藍光,這個光伏電站三年前解決了村裡的用電問題,和電一起通的還有自來水。大山還是小時候記憶中的模樣,但村子已經變了。

  笑瞇瞇的父親在門口迎接女兒。爐膛燒的牛糞變成了煤炭,屋裡一點兒不冷,餐桌上放好了媽媽做的飯,女兒帶來的時令水果也擺上了桌。

  村醫『古麗』一直勸說父母下山和自己住在一起,可始終說不動那個『?』老頭。『山上的房子跟鄉裡一樣,暖和,想孫子了手機可以聯系,再想了坐車幾個小時就能去看你們。』父親就這樣笑著再次拒絕了女兒的請求。

  米提孜村是新疆許多山鄉變化的縮影。近年來,新疆各地黨委政府以服務群眾為初心使命,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地落實,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

  『今後的日子,我們將在六中全會精神指引下,找准工作方向和著力點,立足本職工作,圍繞當前和今後工作,帶領群眾在鄉村振興宏偉藍圖上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進一步提昇農牧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田縣朗如鄉黨委書記張永明說。

責任編輯:江科

【專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