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圖片
搜 索
3個『小故事』 回望中老鐵路『大工程』
2021-12-11 06:56: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

  12月3日,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這條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萬象的鋼鐵巨龍,凝聚了鐵路建設者的智慧、汗水和心血。新線開通運營之際,我們聚焦3名一線鐵路建設者——景寨隧道建設者呂紅軍、軌道精調工班長王鵬、站房建設者楊學智,通過他們講述的『小故事』,看中老鐵路『大工程』。圖為10月27日,在中老鐵路曼木樹隧道附近拍攝到的施工場面。(新華網念新洪/文趙普凡/攝)

  第一個『小故事』,是關於景寨隧道的。『列車通過僅需幾分鍾,我們為之奮戰了5年多。』回憶起景寨隧道的建設過程,中交一航局玉磨鐵路項目經理部高級工程師呂紅軍直言,『太難了!』圖為10月26日,呂紅軍(左)在景寨隧道內查看工程收尾情況。(新華網趙普凡/攝)

  航拍視角下穿山跨河的鐵路線,左邊的隧道口即為景寨隧道口。景寨隧道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境內,全長9.5公裡,於2021年6月5日貫通,是中老鐵路167座隧道中最後一座貫通的。景寨隧道穿越瀾滄江斷裂帶,地質條件復雜,高地溫、突泥湧水、軟岩變形等難題頻出,施工難度極大(攝於10月26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圖為景寨隧道建設過程中,發生的一次大湧水險情,隧道內如同下起大暴雨(資料圖)。新華網發(徐章位/攝)

  鐵路建設者們在湧水的景寨隧道內艱難施工(資料圖)。新華網發(徐章位/攝)

  為了景寨隧道的貫通,呂紅軍在偏僻的大山裡艱難奮戰了5年多,有4個春節都是在工地上過的,『確實很辛苦、很累,但隧道貫通的那一刻,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攝於10月26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第二個『小故事』,是關於軌道精調的。『中老鐵路國內段的TQI目標值是2.5,遠遠高於其他普速線路。』說起精調作業,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普洱基礎設施段線路專修隊班長王鵬反復提及,『標准高!要求嚴!』圖為王鵬在隧道內測量軌道距離(攝於10月27日)。(新華網李浩/攝)

  很多人或許都不知道,新建線路鋪軌完成後,是不能馬上跑火車的,因為看似平順的鐵軌,其實存在一些肉眼觀測不到的高低起伏,需要對軌道進行精調作業,來提昇線路的平順度,確保旅客乘坐平穩舒適。而TQI值(軌道質量指數),則是鐵路行業用來衡量線路幾何形態的參數,數值越小,線路平順度越高,當然對精調作業的要求也就越高。圖為王鵬(左2)和工友們正在開展軌道精調作業(攝於10月27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軌道精調是一項繁重而枯燥的工作,需要對每一根軌枕進行檢查和測量,如果不符合標准,就要通過松螺栓、拆扣件、墊調整片等一系列措施來進行精調。圖為王鵬(左)正在用道尺測量軌道的距離(攝於10月27日)。(新華網李浩/攝)

  對於不符合標准的軌枕,王鵬會在軌道上精確地標注『+0.2』『-0.3』等,方便工友們對照著進行精調(攝於10月27日)。(新華網李浩/攝)

  圖為航拍視角下,王鵬和工友們正在進行軌道精調作業。10月底正是工期最緊、任務最重的時候,負責帶班的王鵬,『白+黑』熬了好幾個通班,『哪怕一毫米的誤差,都會影響旅客乘坐舒適度。作為工班長,我一定會帶領大家高標准、高質量完成任務!』(攝於10月27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11月初,消息傳來,王鵬和工友們不僅按期完成了中老鐵路?臘段30公裡的軌道精調任務,線路平均TQI值更『超水平發揮』,達到了2.3。圖為王鵬在隧道內記錄精調作業相關數據(攝於10月27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第三個『小故事』,是關於車站建設的。『中老鐵路是普速線,但我們的站房站臺都是按高鐵標准、甚至在某些方面是超越高鐵標准打造的。』說起中老鐵路玉溪至磨憨段的客運車站,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站房建設指揮部副部長楊學智一臉自信。圖為楊學智(左1)在西雙版納站查看候車大廳裝修情況(攝於10月28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中老鐵路玉溪至磨憨段一共設計建設有11個客運站房,楊學智介紹,每一個站房在設計施工過程中,都充分融入了當地的山水風光和民族文化特色。以西雙版納站為例,站房以『雀舞彩雲、靈動版納』為設計理念,屋頂造型提取的是傣族傳統民居的元素,站房左右兩側的檐口層疊起翹,又像孔雀翩翩起舞,迎接八方來客。圖為西雙版納站(攝於11月22日)。新華網發(楊林/攝)

  野象谷站,以『熱帶雨林、自然野象谷』為設計理念,遠眺是一只亞洲象挺著象牙在雨林裡漫步,極具地域文化特色(攝於11月18日)。新華網發(徐章位/攝)

  墨江站,以『哈尼風情、紫米之鄉』為設計理念,民族風情濃郁、特色鮮明,天文愛好者更可乘火車到此,打卡穿城而過的北回歸線(攝於11月16日)。新華網發(陳暢/攝)

  『火車站是城市的客廳,也是城市的名片。』楊學智說,作為一名鐵路建設者,自己的使命,就是把站房建設得更加完美,為旅客提供舒適便捷的乘車環境。圖為楊學智在普洱站候車大廳內查看施工情況(攝於10月28日)。(新華網趙普凡/攝)

  12月3日開通運營後,中老鐵路這條長1035公裡的鋼鐵巨龍,必將承載著中老兩國人民的夢想,穿山越嶺,創造輝煌。圖為試跑階段,『復興號』穿行在中老鐵路上。(攝於11月20日)。新華網發(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