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邁好『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第一步,至關重要。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樣寫道。
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赴地方考察,一路走,一路看,以智慧遠見引領中國經濟穩舵奮楫;多次主持召開重要會議,親自推動、親自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砥礪奮進。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今年4月,在廣西柳工集團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對職工代表們語重心長地說,『高質量發展,創新很重要』。
在習近平心中,創新有多重要?
『要堅持創新創造,提高產業鏈創新鏈協同水平。』
『把加強科技創新作為最緊迫任務,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我們國家進入科技發展第一方陣要靠創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世界知識產權組織9月20日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14位上昇至今年的第12位。



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在全國兩會上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說:『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
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一針見血地指出,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
一年來,中國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國家重大區域戰略不斷向縱深推進。



塞罕壩機械林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人工林海。在這裡,『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代代相傳。
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看著守林護林人的隊伍越來越壯大,總書記倍感欣慰:『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
2021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以碳達峰、碳中和為抓手,開始了一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變革。
『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要按照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對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
如今,天更藍了、水更綠了、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綠色』已成為中華大地的普遍形態。



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人類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人們對答案的追尋更顯迫切。
『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
中國態度,一直未變。
從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到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到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一年來,一個個不斷昇溫的國際經貿盛宴,見證中國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生動實踐,也展示了中國堅定不移走開放這條必由之路的信心與決心。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
4月的廣西,在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深談時,習近平說,『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5月的河南,在與鄒莊村村民鄒新曾暢談時,習近平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9月的陝西,在和郝家橋村村民侯志榮交談時,習近平深情道出,『讓鄉親們過好光景,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初心使命,共產黨就要把這件事情乾好,不斷交上好答卷』。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年來,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迎難而上、奮發有為,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速預計達到8%左右,超過預期目標,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我們必須繼續謙虛謹慎、艱苦奮斗,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力辦好自己的事,鍥而不捨向我們的既定目標繼續努力!

總監制?錢蔚
監制?王姍姍 張鷗
制片人?興來 吳璇
主編?寧黎黎
編輯?楊彩雲
視覺?楊麗璇
校對?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