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電 題:中華瑰寶煥新彩——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質增速
新華社記者 田曉航
2019年10月,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為中醫藥發展『把脈』『開方』。兩年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了哪些新進展?中醫藥如何進一步融入百姓生活?
25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圍繞這一主題舉行新聞發布會,從浙江、廣東、山東等省的實踐,一窺我國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貌。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速跑』
浙江出臺《浙江省中醫藥發展『十四五』規劃》,系統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廣東開展中醫藥強省和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山東強化中醫藥管理體系建設,市、縣兩級管理機構中醫藥科室數和人員編制數大幅增加……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駛入快車道』。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思成介紹,自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意見印發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乾政策措施》,各部門圍繞綜合改革、教育教學、中藥注冊、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研究出臺配套文件,29個省份印發意見的落實舉措,18個省份新修訂了地方中醫藥條例。
堅持中醫藥發展規律,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各地發揮特色優勢、百花齊放——
廣東開展中醫『經典病房』建設,運用純中醫治療手段開展危急重癥救治;山東實施『學經典、用經方、傳經驗』的『三經傳承』戰略,建設多個中醫藥傳承基地和工作室;浙江將中藥產業列為全省產業大腦建設試點『揭榜掛帥』目錄,支持中藥龍頭企業開展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建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更是成為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中醫藥全程深度參與疫情防控救治,有效降低了發病率、轉重率和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為抗擊疫情、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作出重要貢獻。
中醫藥文化氛圍日益濃厚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的深度參與和廣泛宣傳,讓廣大群眾對中醫藥有了更多的認識、建立了更深的信任。
記者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中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逐年提高,2020年達到20.69%,較『十三五』初期增長近8個百分點。其中,2020年漲幅最大。
國人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的提高,也與各地在中醫藥文化傳承和普及方面的舉措密不可分。
據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莊嚴介紹,山東省擦亮『儒醫文化、扁鵲故裡、針砭發源地』三張齊魯中醫藥文化名片,舉辦尼山世界中醫藥論壇;2021年開展『千人千場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巡講活動』2500餘場,受益群眾達25萬餘人。
浙江圍繞搭建中醫藥文脈傳承與文化傳播載體,打造『浙派中醫』文化品牌;廣東創作中醫藥文化紀錄片、電視連續劇、動漫作品,引發積極反響;多地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中醫藥文化氛圍在全社會日益濃厚。
中醫藥基層服務『最後一公裡』更加通暢
中醫藥服務因其『簡、便、驗、廉』的優勢,在基層有著廣闊空間。近年來,各地補短板、強基層、推創新,在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方面不斷發力。
在山東,16市實現政府辦中醫醫院全覆蓋,縣(市、區)級政府辦中醫醫院104家。
『十四五』時期,各地還將采取哪些舉措,讓中醫藥服務基層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更加通暢?
莊嚴介紹,山東將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昇工程,打造『15分鍾中醫藥健康服務圈』;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100%能提供中醫藥服務。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說,廣東將在全省實現縣辦中醫醫院全覆蓋,30萬以上常住人口縣二甲中醫醫院全覆蓋;全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館、配備中醫醫師;強化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確保基層中醫館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南崗區新增三條夜間停車帶 居民停車更輕松2021/10/26
- 章子怡曬兒子親自己海報照 甜喊『深情的小可愛』2021/10/20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