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中國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已達3000萬人,約90%人員來自農村地區——做好家政興農大文章
2021-10-21 09:05:4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河北省邢臺市愛納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近年來分期分批組織農村婦女進行家政服務技能培訓,讓越來越多農村閑置勞動力成為家政服務市場的『香餑餑』。圖為10月11日,該公司負責人在整理家政服務所需工具。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母嬰護理、養老照護、高級管家、家庭廚師、收納、保潔……如今,越來越多中國家庭用上家政服務。數據顯示,在中國,用過家政服務的用戶佔比達74%,蓬勃的市場需求推動行業快速發展,也推動家政成為勞動者尤其是農村勞動者就業的好去處、致富的好幫手。

  家政與『興農』如何能更好結合,深層次激發行業潛力,滿足消費需求?近日,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家政興農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家政這個『小支點』將進一步撬動興農這篇『大文章』。

   2000萬行業缺口

  中國家政市場將突破萬億元規模,千萬農村勞動力有機會借助家政出村進城,實現增收

  馮記蘭來自山西天鎮縣的一個偏遠村莊。活了大半輩子,她沒想到自己還能進城謀得一份生計。兩年多前,得知縣裡有免費參加家政培訓的機會,還管吃管住,她沒猶豫就參加了。課程畢業後,在培訓學校和熟人推薦下,她先後在好幾個家庭照料過居家的老人,收入也上去了。『以前在村裡,收成靠老天,一年下來掙不了幾個錢,現在一個月就能有幾千元。』馮記蘭說,自己沒什麼文化,但農村人勤勞肯乾,還有培訓老師教,乾家政還真不錯。

  像馮記蘭一樣受益於家政產業發展、走向致富之路的農村勞動者數量不少。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已達3000萬人,約有90%的人員來自農村地區。

  著眼未來,發展空間廣闊。數據顯示,中國家政服務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十三五』時期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艾媒諮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家政服務行業發展剖析及行業投資機遇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家政市場規模由2776億元提昇至8782億元僅用了5年,預計2021年中國家政市場規模將增至10149億元,進入萬億級市場行列。

  商務部服貿司二級巡視員朱光耀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三孩生育政策實施等,家政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

  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需要更多勞動者支橕。多方數據顯示,中國家政服務行業目前存在2000萬人左右的缺口,這將意味著千萬農村勞動力有機會借助家政出村進城,他們背後的家庭也將由此實現增收。

  相關數據顯示,近年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平均薪資不斷增長,2020年約為9000元,較2019年增長約28%;截至今年4月,中國家政服務業從業人員薪資在6000至8000元的數量最多,佔比24.4%。

  工資相對水平較高,未來增勢可觀,這也為更多勞動者鼓足了乾勁。『周圍姐妹出去的很多,能乾的一年能掙十來萬,我好好接著乾,再培訓學習,提高水平,收入還能再高點兒。』馮記蘭說。

  朱光耀認為,家政興農有利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利於推進家政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也有利於保障城鄉家政服務需求,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發力供給側

  暢通渠道、加強培訓、完善保障,讓農村勞動力出得來、留得住、乾得好

  『我們面向全國招生,疫情前各勞務輸出大省是學員主要來源地,疫情發生後來自廣東省內城郊、鄉村地區的學員也多起來,從去年3月到現在,參加培訓的有1.2萬多人次。』在多年提供母嬰從業人員培訓的廣州仕馨職業培訓學院,院長孫敏感受到勞動者對於學習家政技能的熱情。

  孫敏介紹,得益於廣東省2019年啟動的『南粵家政』工程,家政服務培訓走進更多農村勞動者的視野,既為他們提供了就業選擇,也讓培訓企業充分發揮所能,助力解決當前家政市場上有效供給不足等問題。

  隨著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中國家政行業相關企業數量持續增長,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已超過200萬家。但從勞動力供給側來看,農村勞動力『出不來、留不住、乾不好』仍是突出難點。

  對此,《計劃》致力於打通家政服務供需兩端的堵點痛點,系統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與就業幫扶。

  ——暢通渠道,讓農村勞動力出得來。『確保農村勞動力「出得來」是做好家政興農工作的第一步。』商務部服貿司有關負責人說。在廣東,借助『南粵家政』工程,一個個『羊城家政基層服務站』走進街道社區,為想就業的勞動者送諮詢、送服務。數據顯示,『南粵家政』工程已帶動就業創業123.7萬人次。

  《計劃》專門提出,加強供需雙方對接,建設家政勞務輸出基地;促進家政服務下沈,鼓勵家政從業人員返鄉入鄉創業等,為勞動者搭建就業的『彩虹橋』。

  ——加強培訓,讓有意願的人乾得好。『到城裡工作,首先得會溝通』『家政早就不是力氣活』『土辦法行不通,得講科學和專業』……要讓勞動者乾得好,入職培訓、在崗培訓不能少。對此,《計劃》提出加大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等的家政培訓力度,按規定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生活費補貼;支持各類實訓基地建設等。

  『家政服務實操性強,需要場景化培訓和演練,但也意味著企業更大的投入。文件強調技能培訓和人纔培養,讓我們更堅定了發展方向。』北京一家家政服務企業有關負責人說。

  ——完善保障,讓想乾能乾的人留得住。城裡就業好是好,但不少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反映,村民外出務工有『幾怕』:怕工資沒保障,怕遇到危險,怕家中老幼無人照護……對此,《計劃》提出優化從業環境,研究推進家政領域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權益保障工作;為外出務工人員子女提供情感陪護、人文關懷等服務,讓家政服務員群體更安心、更有保障地在城裡工作。

  『一系列舉措不僅讓農村勞動力能就業,還要好就業、就好業,讓農村勞動力出得來、留得住、乾得好。』朱光耀說。

  改善消費端

  解決消費者在需要家政服務時『找不著、找不起、找不好』的痛點堵點

  『前後換了3名月嫂,要找到用得舒心、放心的人選太難了!』家住北京的王女士不久前剛生完孩子,坐月子期間因為高價請來的母嬰護理人員很傷腦筋。『我是在一家公司請的月嫂,26天,價格2萬元出頭,但服務體驗一言難盡:有的照護寶寶操作不專業;有的在工作時玩手機、刷視頻……』王女士一肚子不滿。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家政服務在中國市場的滲透度較高,使用過家政服務的用戶佔比達74%。但說起家政服務,許多消費者『槽點』不少:『值得信賴的品牌少,有需求不知從哪找』『市場上企業眾多,但宣傳和實際經常兩碼事』『雖然家政服務人員一般有不同星級,但究竟怎麼樣卻常要看運氣』『行業缺少規范和約束,有了糾紛難以解決』……這些消費端的痛點堵點,成為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計劃》從服務需求角度提出舉措。一方面,促進行業規范發展。例如,《計劃》明確加快制定家政電商、家政培訓、信用體系等標准;加強家政服務質量監測,將家政企業質量認證結果納入家政企業信用記錄和公共信用評價范疇,依法依規予以公示。

  仕馨學院所屬的杏林護理之家股份有限公司還在全國運營著十幾家月子會所,『作為企業,我們也一直強烈期盼著行業標准早日建立起來,大家一起行動,推動行業向前發展,《計劃》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前行的信心。』孫敏說。

  另一方面,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例如支持家政勞務輸出基礎較好、發展家政服務業意願較強的地方建設和培育家政勞務品牌。引導大型家政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引導和規范大型電商平臺開拓家政服務市場等。

  從『天鎮保姆』到『巴渝大嫂』,大江南北,一個個與家政行業相關的勞務品牌競相發展起來,為鄉村就業帶來蓬勃動能。《計劃》已經明確目標,到2025年,家政服務品牌化、信息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有效提昇,家政服務有效供給顯著增加,人民群眾對家政服務的滿意度穩步提高。(記者 李婕)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