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就地過中秋,他鄉月也明
2021-09-21 09:56:00 來源:光明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作者:謝偉鋒

  『中秋將至,你有多久沒回家?』『有沒有一種味道能勾起你對節日的回憶?』『在他鄉過節的你們,有什麼特別的記憶?』『獨在他鄉、披荊斬棘的路上,有沒有一首歌能給你勇往直前的力量?』在中秋節來臨之際,光明網尋訪了100位在他鄉過節的青年,聊聊他們獨在異鄉的故事。『節日的真正意義是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時間,去思考想要什麼』『節日是一個休整的過程,我們都在努力地工作,在節假日我們也要開心地過節』『我們可以通過音樂走進節日』……因為共情,所以動人。鏡頭裡的年輕人也說出了大家的心聲,那就是『中秋節,我在他鄉挺好的!』

  中秋節對於中國人而言,可以說是一件大事。吃月餅,賞明月,聚親朋,共出游,中秋佳節之時,『花』『好』『月』『圓』等美好字眼宛如最好的節日物語,而管窺其中的價值核心,『團圓』兩字必然是價值千鈞。『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親情、友情、愛情都因佳節的美好氣氛而被烘托得倍加醇厚,繼而構成國人對於中秋的珍貴記憶。當返程的腳步隨著車輪的轉動而清晰,當思鄉的情緒隨著離家的路途而昇騰,在一年又一年來來往往的輪回間,中國人在價值觀念的鏈條之上,輸出了從個人到家國的情懷。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會在中秋佳節之際踏上歸家的旅途,更多的青年選擇在大城市打拼,以『就地過節』的方式過中秋。就像光明網的中秋視頻所表達的一樣,年輕人的節日物語,越發豐富了這個節日的場景,讓人看到了不一樣的青春風景。

  『就地過節』像是一道『回』與『不回』選擇題,如何答題,年輕人選擇用奮斗來填平『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惆悵。在中秋視頻《華夏四時歌》裡,觀眾看到了堅守抗疫崗位的醫護工作者、在工地上揮灑汗水的建築工人、通過手機進行帶貨的網絡主播等諸多『節日我在崗』的年輕面孔。堅守也能體會到節日的美好,汗水更能折射出陽光的溫暖,無數的年輕人都是努力讓夢想照進生活的奮斗者。在這個不回家的中秋節裡,他們感受到人在他鄉的溫暖包圍,同樣也付出自己的毫末微光。在對鄉土眷戀和夢想打拼之間,達成著人生願景與社會發展的『美美與共』。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纔會好。』當我們坐著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朝發夕至,用國產5G智能手機與親朋進行視頻連線,或者宅在家裡用筆記本電腦追劇……中秋佳節裡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都是具體而清晰的。而在更深層的意義上,這樣的美好場景正是國家與個人之間的直接對接。『情暖中秋、天上月圓、人間夢圓』的詩情畫意裡,是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那種生活的正確打開方式,正是『強國有我』之心心念念。而對於無數個就地過中秋的年輕人,他們自然懂得其中與奮斗有關的家國情懷。

  就地過中秋,他鄉月也明。中國傳統節日有上千年的歷史,無論身在何處,就算漂泊在外,我們都不會忘記出發的『港灣』。從現實意義上說,無論是『為愛歸家』還是『為夢出發』,都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這也是節日所賦予的重大意義。此刻時節,也正是『碩果飄香』『豐收在望』的時期——放眼祖國的廣袤大地,從工業園區的生產車間到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工地,從城市的寫字樓到鄉間的阡陌田野……『秋收萬粒子』的火熱場景,映照出很多青年對『唯奮斗者進』的價值篤定。這種語境,就如中秋佳節裡的一輪皜月當空,皎潔千裡、照亮前路。(謝偉鋒)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歡慶中秋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