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尋跡『九一八』重溫刻骨銘心抗戰史
2021-09-18 10:28:00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  作者:李晛 韓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於海洋 攝

  1931年9月18日,沈陽爆發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中國人民就此拉開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的序幕。『九一八』事變爆發90周年前夕,中新社記者重訪北大營、中共滿洲省委舊址和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等地,透過一處處歷史印記重溫那段令人刻骨銘心的歷史。

  90年前,這些地標性建築見證了怎樣的屈辱歷史?90年後,它們又以怎樣的面容與世人見面?

北大營效果圖。沈陽博物院供圖

  北大營:

  打響中國十四年抗戰第一槍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自己炸毀了位於柳條湖的一段南滿鐵路,隨後反誣為中國軍隊所破壞,並以此為借口,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進而進攻沈陽城,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此爆發。

  很多人在歷史教材上看到過上述內容多次,北大營三個字和抗日戰爭緊緊捆綁在一起。北大營從1907年建立到『九一八』事變被毀,雖然僅存在了25個年頭,但因『九一八』事變蜚聲中外。

  時任北大營駐軍620團團長王鐵漢在其回憶錄《不抵抗的抵抗》中詳細記述了日軍突襲北大營的全過程。當夜,盡管上峰下達『不抵抗』的命令,王鐵漢仍率部打響了中國十四年抗戰的第一槍。

  記者探訪了位於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柳林街的北大營遺址。遺址現存三棟一層磚木結構硬山式營房,營房由青磚砌成,其中一棟還保留著原來的鐵皮瓦屋頂。據史料記載,北大營建於1907年,在『九一八』事變中被日軍損毀。

  2018年,北大營遺址陳列館建設工程正式啟動。修繕過程中,館方鑒選征集到1400餘件(套)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文物。

  據了解,北大營遺址陳列館將於近期對外開放,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史料、文物也將首次與民眾見面,輔以浮雕、沙盤、光影成像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復原歷史場景、營房陳列,打破空間限制,重現硝煙歲月。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於海洋 攝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

  發出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

  在沈陽市皇寺路福安巷3號的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記者看到一份手寫的《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又稱『9·19宣言』)原件的影印件。『只有工農兵勞苦群眾自己的武裝軍隊,是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力量。』『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之下,纔能將帝國主義逐出中國!』這些鏗鏘有力的話語歷久彌新。

  宣言內容由時任中共滿洲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毅敏於9月18日深夜起草,並於次日的會議上討論、修改、補充並定稿。隨後,當地黨員和進步學生火速將一份份宣言張貼至沈陽的街頭巷尾,揭露日軍侵略罪行,率先發出抗日呼聲。

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於海洋 攝

  沈陽文物古跡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龔祖說,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在第一時間發出抗日宣言,旗幟鮮明地舉起抗日大旗。這是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爭宣言,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965年,中共滿洲省委舊址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1985年,維修復原後的中共滿洲省委舊址正式對外開放。目前,中共滿洲省委舊址紀念館已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黨史教育基地。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供圖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

  真實記錄軍民不朽的抗戰業績

  1932年,東北陸續建立起十幾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日游擊隊。1936年2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發布《為建立全東北抗日聯軍總指揮部決議草案》,決定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統一稱為東北抗日聯軍。

  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東北抗日聯軍不畏艱苦,轉戰遼寧的清原、新賓、桓仁、本溪、鳳城、寬甸、西豐、岫岩等地頑強斗爭,令日、偽軍聞風喪膽。

  東北抗日聯軍艱苦奮戰14年,作戰數萬次,以自己傷亡3萬人的代價,換取了殲滅日偽軍22萬人的輝煌戰績,並牽制了數十萬日軍,在戰略上配合了全國抗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如今,坐落於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的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建築古朴別致,莊嚴肅穆,乳白色石材與橙黃色木板相間的外牆裝飾,給人以置身深山林海的自然感受和穿越時空的歷史遐想。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供圖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展廳共有12個展室,陳列布展以『林海雪原,抗聯英雄』為主題,全面、真實、准確、系統地反映了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的艱苦斗爭歷史。展廳內的抗聯密營復原場景氣勢宏大,人物形象逼真,是國內陳列館中再現東北抗聯密營場面規模最大的一個場景。

  遼寧丹東寬甸滿族自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曾霞說,東北抗日聯軍用生命和鮮血書寫了東北抗戰史上最為光輝的一頁。

  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研究部主任周浩介紹說,在整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東北抗日聯軍的抗日斗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斗爭環境最艱苦。這些歷史印跡,真實記錄了軍民不朽的抗戰業績。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於海洋 攝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生動再現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畫卷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於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該館是迄今為止國內外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博物館。自1991年建館至今,該館的館藏文物超過14000件。

  該館最吸引人注意是聳立在廣場上的標志性建築殘歷碑。殘歷碑呈立體臺歷狀,兩邊對稱,碑體有多處彈痕。臺歷的一側刻著『1931年9月18日』,另一側記錄著事變的發生過程。

  近年來,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相繼對外開放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陳列館和沈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

沈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於海洋 攝

  現年88歲的志願軍第39軍116師347團政治部聯絡員(翻譯)金東輝日前在沈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對記者說,和他共同戰斗過的戰友,知道名字的就有100多人犧牲了。雖然自己年紀大了,但總是會想起他們,想起和他們共同戰斗過的歲月。

  『在歷史的回望中,我們更加堅定了前進的腳步;在勝利的紀念中,我們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沈陽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舊址陳列館副主任宋苗如是說。

  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名譽會長,遼寧省九一八歷史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學對記者表示,『九一八』事變是國難、國恥,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開端。那段刻骨銘心的抗戰史應該為全體中華兒女所牢記。

  自2005年起,每年的9月18日,9時18分,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廣場上都會如期舉行撞鍾鳴警儀式。警世鍾被敲響14下,象征中國抗戰十四年,並鳴響防空警報3分鍾,以警示後人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勿忘國恥 銘記『九一八』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