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潘曄
教育領域『雙減』政策出臺後,有的家長長舒一口氣,也有很多家長有些手足無措,一些具體操作層面上的現實問題還沒有完全明晰。這也說明,教育市場中學科類培訓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家長對於政策的急轉彎反應不過來也是客觀現實。
就在政策出臺不到一周,一二線城市中,招募全科住家家教、長期家教的『英雄帖』在社交媒體上四散開來,一年『30萬元起』的聘用高薪,讓圍觀的普通工薪階層驚嘆不已:『我們還在猶豫要不要繼續補課,有錢人已經把補課老師請回家一對一授課了。』
『雙減』政策的初衷是『回歸教育本質』,為內卷旋渦中的學生與家長松綁、減負。『輔導班停了,請不起的家教又來了』,家長開始擔心,一旦教育資源變成了根據家境流動,有錢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壟斷優質的教育資源。
這種擔心與過去反對校外培訓的理由如出一轍。此前的觀點認為,當孩子們面對大學統一錄取考試時,部分因家庭貧困無法參與補習的孩子失去競爭力,甚至可能會因為沒有機會獲得良好教育,造成貧困的代際傳遞,加劇社會的不平等。
此次『雙減』政策要求取締補習班,就是要從源頭整治問題,重塑教育生態系統,抹平教育差距。從現實來看,校外培訓未能禁絕,只是在政策『紅線』劃定區域以外,由多變少、由明轉暗了。一些長期游離於監管之外的校外培訓從公開轉為私下交易,很有可能造成價格扭曲,滋生黑市、黑中介,帶來新的風險。
眼下,『雙減』政策執行細則尚未落定,各地在政策落實中走形、變樣的現象已經有所顯現。比如,有的『雞娃』家長在所在地無法補課,就組團趕赴異地補課;有的培訓機構做不了學科培訓,竟然搖身一變搞起培訓家長的課程來『曲線救國』;有的地方將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納入掃黑除惡專項考核……
政策傳導總有擴大效應,松一點就可能松很多,緊一點就可能卡脖子。有人認為,強迫學校不補課、培訓機構不上課,無法抹平教育差距,也不能真正達到減負目的。有人認為,不是政策不給力,而是落實不到位。有人認為,只要中高考制度不變,該補的課還得補,該上的課還得上……角度不同,立場不同,但只要是教育問題,各方都『想說話』『有話說』。
教育問題無比復雜,與之相關的任何一個變量,都會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衝擊,牽一發動全身。教育問題在社會生活其他領域會有所表現,同樣,社會問題在教育領域也有相應的映射。很多問題,與教育相關,卻不是一個教育問題,或者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
為什麼中國學生負擔這麼重,家長負擔這麼重,校長老師負擔也這麼重?這個問題必然與教育相關,但又不完全是一個教育問題。
中國人口多,就業壓力大。在既定的社會保障機制下,找不到工作往往意味著你的基本生活會出問題,這就決定了老百姓必須通過教育來競爭飯碗。
『減負』要減學生、減家長、減校長的課業負擔,但也要減掉他們的後顧之懮。這就需要從頂層設計的思維推進更完善的社保體系支橕,還需要在中觀層面對社會各階層利益進行動態平衡調整,打破階層固化和社會自由流動的板結。所以,我們追求的教育公平,往往來自整個社會的公平,特別是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競爭公平。
教育公平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在提醒我們,教育是一個復雜問題,任何一項教育政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相關配套政策落地以及執行效果仍需要觀察。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道裡區家熱企均已具備條件 供熱單位客服電話看這裡2021/10/13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