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秘書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對打榜、做『數據』、控評等現象厲行規范,網友們對此一致叫好。但我們不禁要問,這些亂象的背後,最該被整治的是誰?
是粉絲嗎?無數粉絲組成的『烏合之眾』構成了『數據女工』的龐大群體,構成了點贊、控評、飯圈罵戰、彈幕安利的主體,他們衝在第一線實施了以上直接造成『飯圈』亂象的各種行為,讓圈外路人不堪其擾,也是痛恨『飯圈』亂象的有識之士不斷批判的對象。但是構成這些『烏合之眾』的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甚至沒有完整接受過義務教育的無意識的群體。誠然他們的行為需要被批判、被規范、被禁止,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也是『飯圈』亂象的受害者,是被所謂『飯圈』裹挾和利用的、沒拿過工資的『水軍』。
是明星嗎?這些年來,一個個明星接連『塌房』,人設崩毀。這些明星或踐踏道德底線,或觸犯法律高壓線。他們自身道德水准低下、法律意識淡薄,因為一時的功成名就自認『頂流』,被一時的利益和社會號召力衝昏頭腦而妄自尊大,對自身毫無約束,最終自作自受淪落到被人民群眾唾棄、被行業抵制封殺的地步。這些所謂『頂流』利用自身的號召力引導粉絲為自己控評,他們的粉絲『屁股決定腦袋』,即使明知自己的偶像越過道德底線、違反法律法規仍然堅持『站隊』並不斷給偶像『洗地』,可謂上行下效,偶像令娛樂圈烏煙瘴氣,粉絲令『飯圈』三觀掃地。
粉絲和明星固然應該被雷霆手段整頓洗牌,但更需要警惕的是幕後看不見的那雙資本的手。部分資深『流量藝人』,通過多年積累已逐漸卸下臺前表演的面具,轉型為幕後的『資本』,和其他來自各方勢力的『資本』一起共同操縱,組成了『飯圈』亂象的根源。資本主義工商業活動的目的是追求利潤,資產階級的本性是唯利是圖。明星作為資本家手中的『商品』,扮演的無非是??魚頭頂的那盞作為誘餌的『燈』的角色。在前臺表演的明星被封殺或被市場淘汰,娛樂圈資本家損失的不過是一個型號的商品罷了,很快就會研發出另一款2.0、3.0型號的商品取代他們的位置。只有制止娛樂圈『資金無限聚集,不以作品優劣為價值導向,只以盈虧為判斷標准的娛樂產業價值觀』,纔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時下娛樂圈最迅速的盈利模式莫過於短時間聚集大量資金,通過精准的市場調研,粗制濫造出最具有市場吸引力的快餐式的文化產品,並通過大量營銷手段進行產品推銷,造成遍在效應,以吸引大量無意識群體關注,隨後通過進一步的營銷手段將受眾的關注力從作品本身轉移到表演者身上。這一模式屢試不爽,可謂一本萬利。解決『飯圈』亂象,當務之急是阻止上述產業鏈的運作,將資本投入到優秀作品的產出和宣傳中去,形成良性競爭和良性資金循環。
抵制『飯圈』文化只是第一步,唯有配合到位的監管規范,形成良好的娛樂圈競爭環境纔是整治亂象的根本之法。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揭牌2021/10/14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