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在即,全國各地紛紛打出系列『組合拳』,推出『課後服務細則』,以務實高效的舉措落實中央『雙減』文件,給廣大學生、家長吃下了一顆減負『定心丸』,也是這個新學期給學生開學最好的『見面禮』,引發了社會高度關注,受到了各界的點贊。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長期受到各方詬病。越來越重的書包、奔波趕場的培訓,『課堂不學、課外補課』『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等問題十分嚴重。放眼望去,遍地開花的培訓班補習班大大加劇著教育焦慮,壓得孩子和家長喘不過氣來。針對這一病灶,從中央到地方沒少出政策,如青島推行『5+2』模式、長沙嚴格按課程標准『零起點』教學、上海將分類控制作業總量、北京對線上培訓機構重新審批等等。可謂精准把脈,對癥下藥,減負與治亂齊抓,校內與校外共管,標本兼治、長短結合,體現出對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的『長期抓、管長遠』的減負思路。
教育的主陣地在學校。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個體,有其自身成長的規律,在每個年齡階段也會呈現不同的特點,需要『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揠苗助長填鴨漫灌只能是徒勞無功。從這個意義上說,做實『雙減』,不僅是給孩子書包『減重』,給家庭支出『減壓』,更要要提昇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提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做到應教盡教,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降低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衝動,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使學生回歸校園、回歸課堂。
『雙減』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事,家長和社會均是做好『雙減』工作的重要責任主體。各方都要扭轉『唯分數』『唯昇學』的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將學生從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中解放出來,將本該屬於學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發展的時間還給學生,發揮興趣和特長,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愉快、童年的幸福,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當然,『雙減』之下,不是一棒子把校外教育打死,而是促其健康發展,校外教育要正確定位,加快轉型,成為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比如提高課後服務水平,拓寬服務渠道,補充校內課後服務、暑期托管服務力量不足;還可以為學生在某些方面的興趣特長提供服務,如提供體育、音樂、舞蹈、美術、科技等個性化資源,豐富學生的校外生活,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雙減』措施的落實,『課後服務細則』的推出,戳到了癥結、抓住了裉節兒,遏制了『雞娃』的蔓延,讓教育『返璞歸真』,贏得的將是國家的未來。(南方網樂兵)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雙城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揭牌2021/10/14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