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金羊網評:用好『特色』之筆,答好共同富裕考題
2021-08-26 21:03:41 來源:金羊網  作者:婧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8月23日、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承德考察,這也是今年以來他的第9次國內考察。從創造奇跡的塞罕壩,到聞名世界的文化遺產,再到枝葉關情的村莊社區,總書記一路走來。透過三組關鍵詞,可以理解此行的深意。

  特色,獨一無二的優勢;特色,飛躍發展的源泉。塞罕壩、承德避暑山莊、普寧市、承德博物館等,無數我們耳中熟悉的地名,都代表著這些地方已經成為一種『品牌』,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印記,也成為了一個地方發展的獨特優勢。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我們看到了如『海』的綠色,看到了如『泉』的文化底蘊,看到了如『蜜』富足生活,讓我們看到,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因此,我們要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進一步激活承德的特色資源,深入挖掘文化資源背後的時代價值,堅持綠色發展之路,纔能賦能鄉村振興,助推共同富裕邁上新臺階。

  用好『綠色』之筆,答好一棵樹到一片『海』生態考題。走進塞罕壩,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塞罕壩這片百萬畝林海的壯闊和美麗,我們更感受到的是三代塞罕壩人在這裡書寫荒原變林海奇跡的偉大精神。塞罕壩,海拔1010至1939.9米的土地,是美麗高嶺,更是精神高地。每一個建設塞罕壩的人,都是植樹造林的『執筆者』,一顆顆綠樹,就如同一支支畫筆,讓這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美麗的高嶺』。偉大的成就折射偉大的精神。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指示中這樣定義『塞罕壩精神』: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從『一棵樹』到『一片海』,這是綠色奇跡,這更是塞罕壩人交出的生態考題,要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踐行『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尤其需要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建設更多的綠色高地,守護我們來之不易的綠色家園。

  用好『歷史』之筆,答好一段史到一汪『泉』文化考題。享譽中外的承德,不僅在於它的美,更在於它厚重的文化歷史。翻開歷史的記錄本,在地理上,承德避暑山莊『左通遼沈,右引回回,北控蒙古,南制天下』;在政治上,承德避暑山莊是清代第二個政治中心,清帝在這裡處理軍政要事,接見邊疆少數民族政教首領和外國使節;在民族團結上,普寧寺是西藏、蒙古諸部與清政府在宗教與政治方面直接聯絡的主要場所。在軍事上,承德是重要的邊防要塞。越是了解歷史,挖掘我們的文化『源泉』,越是能夠感受到承德的厚重,要更好地講好承德新故事,尤其需要傳承豐厚遺產,讓這汪文化之『泉』長流。

  用好『產業』之筆,答好一家興到萬民『富』民生考題。治國之道,富民為始。民,是國之根本,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把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纔能不斷書寫人民群眾滿意的時代答卷。產業興、人心聚、事業旺。產業是推動地方發展的根本,承德是一座『高顏值』的城市,我們要書寫更幸福的承德,尤其需要實現產業發展更有『朝氣』。以創新為媒,科技賦能,依托『實體+電商』銷售模式,走好旅游業、現代化農業的新路子,推動『致富能手』帶富一方的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家庭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同時,隨著老齡化時代的來臨,堅持社區和志願者結合,實現服務智能化,打造社區養老『樣板間』,更好守護最美夕陽紅。從一家興到萬民『富』的民生考題中,有城鄉共同發展的理念,有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共同推動的實踐,以人民群眾看得到的變化,讓共同富裕變得更有『實質感』。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要實現共同富裕,就要善於找准特色,深挖各地發展優勢,找准定位謀劃展,不斷地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纔能『以特制勝』,答好共同富裕考題,把14億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礡力量。(金羊網文/婧藍)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