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地評線】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中國有底氣!有實力!
2021-07-24 18:05:54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

  7月24日上午,東京奧運會首枚金牌在女子10米氣步槍賽場誕生。我國『00後』小將楊倩突出重圍,以251.8環的成績奪冠!這也是中國代表團在本屆賽事的首金。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東京奧運會可以說是我國體育戰線在這一關鍵節點的一場大仗大考,是實現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目標起好步、開好局的關鍵戰役。

  建設體育強國之夢,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共同夙願。從1908年《天津青年》發出的『奧運三問』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百年夢圓,幾代中國人為建設體育強國而努力拼搏、砥礪奮斗。當前,我國體育正處於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重要時期,『奮斗』依然是不變的主題。

  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日益提高。1956年,舉重運動員陳鏡開為新中國創造了第一個世界紀錄;1959年,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獲得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1984年,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新中國第一枚奧運會金牌;2004年,中國女排在決賽0-2落後的情況下,連追3盤最終逆轉奪冠……我國競技體育逐漸展現出強大實力,一個個爭金奪銀、超越極限的瞬間喚起無限豪情,在每一個時代激勵著人民群眾,將每個人的夢想同中國夢、體育強國夢緊密地連在一起。

  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全民健身的成績單愈發靚麗。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實施,成為我國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跨世紀綱領性文件;2009年,國務院批准每年的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乾意見》明確提出全民健身上昇為國家戰略……新中國成立之初,體育便承擔起提高國民體質、展示國力、凝聚民心的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體育的熱潮不斷湧動。截至2020年末,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260萬人,體育場地面積已有31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2平方米……體育,已真正融入中國人的生活,成為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之路不斷創新。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綠色產業的代表,方興未艾、大有可為。1980年10月,廣州舉辦網球精英賽,賽事組織者依靠出售門票、場地廣告和比賽冠名權收回了全部投資,這標志著中國體育產業化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1992年,『體育產業』的概念正式提出,同時推出足球職業化的試點性改革,打開了中國體育產業改革的大門;1996年,隨著《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綱要》的頒布,體育競賽、大眾健身及體育用品市場開始慢慢發展……展望未來,體育產業將在中國經濟大格局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到2035年,體育產業將更大、更活、更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奮發進取的征程中,體育事業的成就光彩奪目;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體育強國的夢想正在實現。(吳環宇)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2020東京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