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隨筆】
自『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建議設立格言後,奧林匹克格言迎來了第一次更新——7月20日,國際奧委會第138次全會表決通過,同意在『更快、更高、更強』之後再加入『更團結』(Together)。置於『後疫情』的背景下看,這一更新無疑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
格言見要旨。奧林匹克精神不僅為賽場而生,而且影響到體育之外的世界。它指向和平、友誼和團結的願景,也鼓勵著全人類對美好共同價值的追求。奧林匹克格言則是其精神的外顯,幾字之變,亦有大義存焉。
從體育維度看,國際奧委會將『更團結』寫入奧林匹克格言中,跟奧林匹克運動在時下的際遇緊密相關。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響,賽事停擺、奧運延期、國際體育交流遇到障礙,奧林匹克運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艱難時刻。在特殊關頭,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曾說:『在不知道這條隧道將要走多久的時候,我們希望奧運火炬能在隧道盡頭成為一盞明燈。』這盞明燈要傳遞的精神價值中,就包括『團結』。
在疫情發生後的首個全球性體育盛會——東京奧運會將開幕之際,奧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團結』,是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意義做了重申。到頭來,奧運會的如期舉辦源自『團結』,奧運會是否能帶來更多的交流溝通、互助互信,甚至是否能為國際合作和經濟復蘇注入更多信心,也取決於『更團結』。
從世界文明發展角度看,以體育之名,倡導國際社會更團結,對於人類應對共同面臨的難題,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多邊主義的抬頭、發展動能的衰減等,有著深遠的意義。在不確定性風險將全球帶進『Hard(困難)模式』、黑天鵝和灰犀牛頻現的背景下,人類確實比以往更需要奧林匹克精神的聯結,特別是更需要用團結的力量去黏合既有裂痕。
團結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深層相通,是命運與共的自覺、是共進共贏的智慧。在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危機與共同發展挑戰面前,沒有誰是孤島,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反而是追求本國人民利益的最優選。這就需要國與國之間拆牆而不要築牆,開放而不要隔絕,融合而不要脫鉤,不飲『單邊主義』之鴆止渴,否則只能是加劇已有危機,且制造更多難題。
團結就是力量。面向世界未來,它不是某一選項,而是唯一答案,更是歷史趨勢。奧林匹克格言強調『更團結』,喊出了後疫情時代億萬人的心聲。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志願者開展重陽節助老活動2021/10/15
- 湖南衛視AI主持人亮相2021/10/04
- 足協:將禁止武漢隊注冊新球員 怎麼回事?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