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七一勛章"獲得者林丹:一片丹心 愛黨為民
2021-07-20 09:50: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林丹(中)日前來到軍門社區『陽光朵朵』少兒托管中心,看望放學後在這裡托管的小朋友。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昔日紙褙軍門前,今日文明一枝花。』位於福建福州市中心的軍門社區,曾是一整片木屋區,房屋老舊,鄰裡糾紛、案件頻發;如今,這裡變成了和諧美麗的模范小區,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

  華麗蛻變的背後,離不開林丹的付出。今年72歲的林丹是軍門社區黨委書記,紮根社區40餘年來,她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創新社區治理模式,腳踏實地做好社區每一項工作,切實把黨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要做到群眾一有困難,第一個就想到我們』

  『生活垃圾怎麼分好類?路面排水堵塞點怎麼解決……』6月10日,軍門社區的會議室裡熙熙攘攘。居民代表們踴躍提問,林丹與社區工作人員耐心解答。每月10日,是軍門社區的居民懇談日。

  『我們要做到群眾一有困難,第一個就想到我們。』林丹說,『設立居民懇談日,就是要傾聽居民訴求,邀請相關部門參與,共同解決難題,為居民提供更好服務。』

  幾年前,社區景觀整治後,路面煥然一新。不成想,居民又遇到了自來水管堵塞問題,擔心飲水不安全。可是,按照相關規定,新修建的道路5年內不能破路。

  『是百姓喝水難的問題重要,還是不能破路的規定重要?』這件事在居民懇談日被擺上了桌。在居民、自來水公司、住建局等共同協商下,更換水管『特事特辦』,從動工到完工僅花了一周。『問題有地說、能解決,居民懇談日制度發揮了為民辦實事的效果!』居民李星說。

  設立居民懇談日制度,是軍門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創新社區治理模式的一個縮影。早在2010年,軍門社區便開始探索『135』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強化社區黨組織這一核心,夯實社區工作者、黨員、志願者3支隊伍,完善『共同參與組織、民主管理監督、基本建設保障、長效服務群眾、黨建責任落實』5項機制,全面提昇社區黨建科學化水平。如今,這一模式已在福建全省推廣。

  前不久,軍門社區近鄰黨群服務驛站啟用,為居民群眾提供包括『四史』宣傳教育、近鄰服務地圖、議事懇談交流、閑置物品置換、食物愛心貨棧、志願積分兌換6項服務。

  『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要不斷加強和創新社區治理。』林丹介紹,目前,軍門社區68座樓院均建立了樓棟黨小組、物業公司、網格員等多方聯動的治理機制,社區環境進一步改善,群眾辦事更便捷、生活更舒心。

   『社區工作做好了,就能在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

  『林書記,孩子考上大學了!』2019年7月,接到社區居民老吳的報喜電話,林丹十分高興。

  林丹與老吳是20多年的老交情了。20多年前,老吳第一個孩子在幾個月大時不幸夭折,一家人傷心不已,老母親更是受了刺激臥病在床;妻子後來又生了個男孩,老吳既開心又犯愁:『我沒有一技之長,靠四處打零工勉強維持生計,怎麼養孩子?』

  『要讓他們一家人的生活走上正軌,當務之急是增加收入。』記掛著老吳一家的困難,林丹先是幫老吳申請到了社區公益崗位,又幫他的妻子在夜市協調了一個售賣女裝的攤位,還協調社區黨建聯盟單位幫扶老吳一家……

  『讓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纔可能扭轉老吳家的困難局面。』老吳兒子上學後,林丹就一直惦記著他的學業:見他父母早出晚歸,便請來從事志願服務的老師給他免費輔導功課;接到他考上大學的報喜電話,第一時間想的是聯系共建單位籌集助學金……

  40多年來,林丹『把社區當成家,把居民的難事、煩心事當成自己的事』。在很多社區居民心裡,她是女兒,是母親,是家人。

  10多年前,社區80多歲、獨自生活的老太吳蘇廷摔斷了大腿,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天早上都是先將老人安頓好再趕去上班;老人去世後還親自料理後事。

  社區青年小王因盜竊罪入獄,服刑期間母親病逝,租住的房屋被收回。小王刑滿釋放後,林丹先是把他安置在居委會,讓他每天到自己家吃飯。後來,居委會搬遷,她乾脆把他請到家裡住,並四處奔波幫其找工作,讓小王重回正軌……

  每逢除夕,林丹總是陪伴社區空巢老人和外來留守人員一起吃年夜飯,一陪就是18年……『社區工作做好了,就能在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架起一座連心橋。』林丹一直這麼說,也這麼做。

   『只要有利於社區居民的,甭管事情多小多雜,都要做實做好』

  傾情服務社區近50年,林丹念茲在茲的,是如何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讓社區成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灣。

  軍門社區常住人口約1.3萬,其中60歲以上老人有1200多人。瞄准居民養老服務的現實需求,2009年,軍門社區成立了福州市第一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2017年5月,服務站昇級為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

  每天一早,95歲的社區居民盧希炯和84歲的老伴都會准時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連午休的床鋪都有,真是太方便了。可以待一整天,老人聚在一起玩也很熱鬧。』盧希炯說。

  三層樓的服務中心面積達2700多平方米,包括診療諮詢中心、餐飲、文化娛樂、養護等區域;配備5名助老員提供24小時服務,每天安排醫生黨員志願者免費接診,助力老人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就醫。『讓老人感到這裡是溫馨的家、所有工作人員都是自家人。』林丹說。

  軍門社區雙職工家庭多,孩子放學與家長下班有段時間差。林丹多方奔走,2009年在福州市首先承辦起『4點鍾』學校;2014年,『4點鍾』學校改造昇級為全市首家公辦托管中心『陽光朵朵』。

  『把孩子放在這裡照料,下班再接回去,我們很安心。』居民林桂玉點贊。在托管中心,孩子們不僅可以自習,還可參加美術、音樂、乒乓球等興趣課程。

  以『一老一少』為重點,林丹帶領社區乾部,腳踏實地做好社區每一項民生服務工作,讓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實。

  從首創『書記主任聯系卡』和『便民服務卡』到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服務,林丹心系社區、心系群眾,使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只要有利於社區居民的,甭管事情多小多雜,都要做實做好。』林丹說。因長年用嗓過度,2020年11月,林丹做了喉嚨息肉手術。尚未完全恢復的林丹,嗓音略帶沙啞,但她為居民服務的赤誠之心卻依舊火熱……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