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地評線】彩雲網評:品讀《太空一日》弘揚航天精神
2021-07-03 16:48:20 來源:彩雲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楊利偉。圖片來源:新華網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斯涵涵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昇空,楊利偉成為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2010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了楊利偉的自傳《天地九重》。2017年,統編新教材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中收錄了其中一篇文章,名為《太空一日》。近日,這篇課文被網友發現,並被『打撈』發布在網上,引起大量的轉發、關注和評論。

  文章第一個小標題就是『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讓人不由自主地迫切想往下讀。在《太空一日》中,楊利偉回顧起飛船發射的上昇階段,火箭與飛船產生了低頻共振,他用常人難以企及的意志力,挺過了最艱難的26秒。還包括遭遇的『神秘敲擊聲』和返回過程中看到的舷窗『裂紋』,整個過程堪稱『驚心動魄』。很多網友一口氣讀完楊利偉的《太空一日》,紛紛表達震撼、淚目、敬佩、自豪之情。

  作為第一位孤身飛向太空的中國航天員,楊利偉的旅途充滿未知、緊張與意外,需要他獨自面對。字字句句中,讀者讀出了航天旅程的驚心動魄,也讀出了航天員的科學、嚴謹的態度,更讀出了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無私奉獻、科技報國、科技強國的高尚情懷,力透紙背,感人肺腑。

  2021年6月17日,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領命出征,開啟為期3個月的飛行任務,為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獻上隆重的禮物,全國人民歡欣鼓舞,世界矚目。從2003年10月中國航天員首位叩訪太空到2021年6月航天員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航天人甘用生命追星逐月,在九天之上刻下中國印記。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經過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斗,中國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在航天史上不斷書寫嶄新的一頁。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浩渺太空,寄托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不盡探索與厚重情感,也留下無數沁人心脾、膾炙人口的動人華章。《太空一日》入選語文教科書並得到廣泛轉發,讓更多人知道了航天人的勇敢、頑強與犧牲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愛科學、愛英雄的種子,讓孩子打開思想的禁錮,插上科學的翅膀,釋放孩子們奇思妙想的能力,更讓我們對璀璨星空又多了一份期待與牽掛。

  無數科技史實已經證明,航天航空許多科學技術發現可以應用、轉化到工業農業、民生等眾多領域,發展航空航天技術,既具備深遠的戰略意義,也是帶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造福人類搞活大民生的一盤棋,更能激發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及探索精神,其價值無可估量。

  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太空一日》折射中國航天夢的偉大征程。大眾熱捧《太空一日》,刷屏的背後是中國航天精神在熠熠發光,將為『中國夢』的實現凝聚強大精神力量,夯實科技基礎,讓中華民族飛得更高更遠。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